低碳創新

低碳創新

《低碳創新》由科學出版社於2012年2月出版,作者是鄧正紅。

圖書信息

作者:鄧正紅 標準書號:978-7-03-033136-6
出版日期: 2012-2 字數() 300
開本:B5 版次:第一版第一印
印張:15 3/4 包裝:平裝
定價:32 發行號:F-2396.0101
銷售分類建議:暢銷、經濟趨勢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低碳創新:綠色潮流下的獲利方法/ 鄧正紅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ISBN 978-7-03-033136-6
Ⅰ. ①低… Ⅱ. ①鄧… Ⅲ. ①氣候變化—影響—經濟發展—研究
Ⅳ. ①F061.3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1)第272672號

編輯推薦

首次提出“低碳軟實力”概念中國軟實力知名專家鄧正紅扛鼎力作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創造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持續獲得高額、超額“碳金”。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 ——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的美和天籟的美。 ——美國加州大學副教授 諾曼·卡曾斯建設低碳社會關鍵在製造創新。製造企業創新可以從三方面考慮:一是節能、提高能效實現低碳生產過程,二是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參與低碳能源發展,三是提供低碳產品,引導全社會消費者進行低碳消費。——原暨南大學校長,現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劉人懷院士 低碳革命孕育新的生產力,首先考慮的是生態生產力,就是低碳軟實力。低碳軟實力是驅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引擎,通過低碳價值創新,將產業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有機統一起來,從而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共贏。換言之,在這場世界性的革命中,誰能將經濟、社會和生態三者有效結合起來,誰就是這場革命的最大贏家。——鄧正紅

內容簡介

低碳之於經濟,好比熊掌和魚,生態與利潤能否兼得,這是所有企業面臨的新課題。低碳創新就是綠色潮流下的獲利方法。本書緊扣低碳價值創新,以作者首次提出的“低碳軟實力”為驅動,從低碳創新類型、低碳創新內容、低碳創新保證以及創新低碳商業模式,結合眾多企業的低碳成功實踐,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極強操作性的低碳創新流程,指導企業把握低碳商機,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創造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持續獲得高額、超額“碳金”。

作者簡介

鄧正紅 企業軟實力權威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獨創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及低碳軟實力、環境軟實力、成本軟實力,在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海油等知名企業廣泛套用,填補國內外企業軟實力理論空白,引領企業軟實力學術潮流,譽為企業軟實力研究第一品牌,受到韓國LG經濟研究院、經濟參考報、第一財經日報、中華工商時報等國內外知名財經機構的關注。現為中國軟實力建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企業軟實力課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企慧博企業管理諮詢中心總顧問,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獎賽評審委員會專家,《包裝世界》雜誌顧問,中國石油《油化縱橫》專家委員,國家電網公司《企業軟實力》雜誌特約撰稿人。主要著作:《軟實力:中國企業的破局之道》、《巧實力:競爭環境下的聰明策略》、《左手價值右手利潤》、《低碳創新》及電網企業軟實力叢書:《核心價值》、《核心模式》、《核心實力》等。其作品在鳳凰、新浪、搜狐等知名網站均有連載。

代序 低碳寄語:節能減排 共創未來

近二十年來,全球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正在影響和威脅著人類和地球所有物種的居住和生存。這越來越多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行動。中國是開發中國家,近年來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引起對資源需求總量的迅速增加,同時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階段,國民經濟正在經歷資源密集化、能源密集化過程,單位產出量的資源、能源消費量呈上升趨勢。
作為在一名在工業領域特別是節能環保領域工作多年的企業家,我切實感到節能環保、應對氣候變化必須緊密結合中國的基本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相對較高;經濟水平發展較低,人均GDP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13億的龐大人口基數,且尚有2365萬人均年收入低於683元人民幣的貧困人口。發展經濟,創造就業,節能環保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嚴肅課題。同時,節能環保又是技術先導型的產業領域,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用於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新能源開發正在釋放出近萬億元的市場需求,技術與資金是中國開展節能減排的瓶頸制約。在工業領域特別是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重大技術的需求十分強烈,主要包括:先進的能源技術和製造技術,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溫室氣體捕捉技術,新材料技術,新型建築材料技術等方面,其中高效低污染燃煤發電技術,新型核能技術,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建築節能技術,電動汽車與新型儲能技術,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高爐富氧噴煤煉鐵等先進冶金技術等在中國的套用與推廣,將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是中國中央政府直接出資成立的唯一一家主業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企業,長期致力於推動節能環保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始終專注於城市節能環保基礎設施,專注於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專注於清潔技術和新能源業務。目前擁有全資、控股子公司172家,員工3萬人,是中國節能環保領域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團和集成服務運營商。我真誠地希望與各界同仁一起,共同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資源能源、最佳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為重點,以科學技術進步為支撐,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小康

前言:綠色潮流下的低碳革命

在全球綠色潮流推動下,世界經濟形態出現了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由低碳革命引發的新經濟,就是低碳經濟。人類文明發展看,低碳浪潮是繼農業文明浪潮、工業文明浪潮、信息化浪潮後的第四次浪潮。從工業革命的歷史看,低碳經濟正引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帶來的機器化大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帶來的能源生產規模化,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帶來的經濟智慧型化,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綠色環保帶來的經濟低碳化。
低碳經濟的核心是低碳產業、低碳能源、低碳技術和低碳消費,低碳經濟已成為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主要特徵,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全球性革命,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等各個方面。低碳的基本標準就是減少排放,減少污染,減少能耗。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和環境革命,將比以往的工業革命意義更為重大,影響更為深遠。
低碳經濟帶來全新的市場生態,在新的遊戲規則下,企業和國家將重新洗牌;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而且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節能減排,由此將催生新一輪的科技革命。
在低碳革命中,新能源革命最受關注。世界經濟版圖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的推動下正悄然發生改變。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醞釀著新興產業革命,其核心是由高碳產業向低碳產業轉化。低碳經濟在發展產業生產力的同時要兼顧生態生產力的提升,這是低碳革命的核心問題。低碳產業的發展,是產業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
綠色潮流下的獲利方法要考慮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消耗對成本的影響,二是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如果只考慮成本不考慮環境,很難掘到“碳金”。綠色獲利是建立在環境保護上的,從這點看,生態生產力重於產業生產力。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蒸汽動力雖然極大地提高了機器大工業的生產力水平,但蒸汽動力對礦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則嚴重污染了英國的自然環境,其創新的產業生產力一定程度上給生態起了破壞性的反作用,這種方法所獲之利就不是“碳金”而是“白金”(指得利於污染)。
二十世紀發生的從電氣化到信息化的兩次產業革命,都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飛躍發展,但是,其對碳基燃料、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呈幾何數級增加,所造成的氣候變暖問題成為全球性的產業和生態難題。因此,產業與生態的相融是產業革命最難解決的問題。
低碳革命孕育新的生產力,首先考慮的是生態生產力,就是低碳軟實力。低碳軟實力是驅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引擎,通過低碳價值創新,將產業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有機統一起來,從而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共贏。換言之,在這場世界性的革命中,誰能將經濟、社會和生態三者有效結合起來,誰就是這場革命的最大贏家。
低碳革命的世界浪潮到來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目錄

低碳寄語:節能減排 共創未來
前言:綠色潮流下的低碳革命
第一章 低碳創新類型
第一節 預見型低碳創新
提前贏得低碳市場
低碳預見中的創新原則
第二節 應變型低碳創新
低碳產品與低碳需求對接
環境足跡到低碳市場
第三節 整合型低碳創新
生態和效益一起考慮
將減碳變成提質增效
第四節 制導型低碳創新
從低碳理念到綠色夢想
資本運營以低碳環保為導向
第五節 系統型低碳創新
低碳集成與系統解決方案
用全新的方法論構建低碳生態
第二章 低碳創新內容
第一節 創新低碳技術
低碳技術應運而生
低碳技術創新有訣竅
第二節 創新低碳產品
低碳智慧與低碳需求的結合
低碳產品創新有訣竅
第三節 創新低碳服務
給服務增加“低碳”元素
低碳服務創新有訣竅
第四節 創新低碳個性
低碳經營要與眾不同
低碳個性創新有訣竅
第五節 創新低碳方案
為客戶設計低碳解決方案
低碳方案創新有訣竅
第六節 創新低碳工藝
低碳智慧盡在工藝中
低碳工藝創新有訣竅
第七節 創新低碳材料
“碳轉型”推動材料創新
低碳材料創新有訣竅
第八節 創新低碳包裝
用包裝表達產品的低碳意圖
低碳包裝創新有訣竅
第九節 創新低碳回收
從“最後一環”到低碳循環
低碳回收創新有訣竅
第三章 低碳創新保證
第一節 以低碳標準保證低碳創新
總結提煉低碳經營成果
低碳標準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二節 以低碳品牌保證低碳創新
將低碳融入品牌核心價值
低碳品牌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三節 以低碳文化保證低碳創新
低碳文化因低碳理念而生
低碳文化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四節 以低碳習慣保證低碳創新
種瓜得豆”的高碳習慣
低碳習慣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物節 以低碳責任保證低碳創新
低碳行為因責任而起
低碳責任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六節 以低碳溝通保證低碳創新
生產中“碳流”的工藝溝通
低碳溝通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七節 以低碳協同保證低碳創新
沒有協同就沒法“低碳”
低碳協同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八節 以低碳專注保證低碳創新
低碳專家和低碳贏家源於專注
低碳專注創新應把握的重點
第四章 創新低碳模式
第一節 創新低碳技術模式
從低碳技術到低碳模式
低碳技術模式流程要點
第二節 創新低碳方案模式
從低碳方案到低碳模式
低碳方案模式流程要點
第三節 創新低碳供應模式
從低碳供應到低碳模式
低碳供應模式流程要點
第四節 創新低碳外包模式
從低碳外包到低碳模式
低碳外包模式流程要點
第五節 創新低碳聯盟模式
從低碳聯盟到低碳模式
低碳聯盟模式流程要點
第六節 創新低碳循環模式
從低碳循環到低碳模式
低碳循環模式流程要點
第七節 創新低碳生產模式
從低碳生產到低碳模式
低碳生產模式流程要點
第八節 創新低碳管理模式
從低碳管理到低碳模式
低碳管理模式流程要點
第九節 創新低碳經營模式
從低碳經營到低碳模式
低碳經營模式流程要點
後記:創新推動高碳向低碳轉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