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博弈

電視台之間在時間段上的重疊問題在本質上就是位置博弈。 實際上,選舉上台的各個政黨之間的政策並沒有多大差別。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方政黨的換屆選舉倒真是有“換湯不換藥”的味道。

位置博弈的案例分析

有這么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現象,那就是在每個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上,經常見到一些地段上的商店十分擁擠,形成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區,但另一些地段卻十分冷僻,沒什麼商店。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同類型的商家總是聚集在比較近的地方,比如肯德基、麥當勞之間總是緊緊相鄰。再如超市現象,前兩年有很多人對超市的布局發表了一些議論。因為有人注意到,如果在一條街上有2~3家超市的話,這幾家超市經常會“相依為鄰”,選址離得很近,倘若它們稍微分散地布置於街上,無疑對市民的購物提供相當的便利,因此他們認為超市“擁擠”在一起屬於資源浪費。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於國內各省級電視台的節目播放。很多電視迷會發現,大部分電視台總是將最精彩的節目放在相同的時間段,甚至有些時候是在相同時間段播放類似的節目,比如你播“快樂大本營”,我就播“超級總動員”;你播“玫瑰之約”,我就播“單身男女”。人都說文人相輕,電視台也是這么相煎太急。
如果地段的繁華等其他原因在一條路上都可以認為到處相同的話,沒有一個商家會將自己安置於某條路的一頭,只要條件許可,超市將幾乎趨向於相依為鄰,這種現象完全可以看做公正的市場競爭的合理結果。這就是很多城市商業中心形成的原理,在博弈論中稱為位置博弈。
電視台之間在時間段上的重疊問題在本質上就是位置博弈。事實上,我們只要將時間構想為上述案例中的公路,就不難分析出:市場競爭的結果就是,觀眾青睞的精彩節目將集中在同一黃金時段。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台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為了獲得收視率,電視台只能在製作質量上下功夫,最終獲得實惠的仍然是廣大觀眾。
西方國家在名義上是民權政治。實際上,選舉上台的各個政黨之間的政策並沒有多大差別。就拿美國來說,民主黨與共和黨為了能夠獲得總統大選的勝利,必須要儘量爭取最多的選民。兩黨在制訂政策時,必然以這個目的為原則。我們把選民的政治主張看成是位置博弈中的均勻分布的人群,把兩個政黨看成是兩個店鋪,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兩個政黨的政策趨向於折衷,並且非常近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方政黨的換屆選舉倒真是有“換湯不換藥”的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