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訪賢

船靠上集賢村,正遇打柴的鐘子期,二人相對而坐。 伯牙沉思片刻,想像高山的姿態,撫琴彈曲。 ”伯牙不動聲色,又想像江河的氣勢,繼續彈琴。

伯牙訪賢我縣境內有個汾洪江林場,因位於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汾洪江發源於河南開封東邊的上集賢村,下游南岸有個下集賢村(今瓦疃鄉陳海村),與上集賢村遙相呼應。
春秋時晉國大夫俞伯牙聽說集賢村有位賢士,便千里迢迢來到此地。其實,他所要訪求的賢士住在上集賢。伯牙思賢若渴,不顧旅途辛勞,立即從單海子前面的“馬鞍山”下乘船而上。他平生最喜彈琴作曲。一路上撫琴吟詩,抒發思賢之深情。船靠上集賢村,正遇打柴的鐘子期,二人相對而坐。伯牙沉思片刻,想像高山的姿態,撫琴彈曲。子期凝神靜聽,仿佛整個身心都融化到優美的鏇律之中。首段過後,子期不禁贊道:“妙!妙!仿佛氣勢雄偉的泰山一樣!”伯牙不動聲色,又想像江河的氣勢,繼續彈琴。琴聲剛止,子期連聲嘆道:“真象浩浩蕩蕩的江河啊!”伯牙驚喜萬分,萬萬想不到這個打柴人竟然懂得他那志在高山和流水的音律,斷定他就是日夜思慕的賢士,遂結為知音,並請他一道出仕晉國,輔佐明君。然而子期性情恬淡,鄙視功名利祿,夜裡竟不辭而別,順江而下。伯牙醒來不見子期,急忙駕船追趕。行至香山(今瓦疃鄉十里村內)聞知子期暴病身亡,就萬分悲痛地前往憑弔。他坐在子期遺體旁,無限深情地彈奏那首《高山流水》知音曲,意欲憑藉幽雅的琴聲,喚回亡友的魂靈。一會兒,子期微微地睜開了雙眼。豈料,一位不知趣的老婦人恰在不遠處小解,由於那污穢之氣的熏擾,子期又倏地閉上了眼睛,終不復生。伯牙痛感今生今世再也難遇子期這樣的知音了,於是摔碎琴弦,祭別亡友,乘船西行,不久鬱悶而死,還葬香山。其墓至今尚存,每逢月黑淒涼、夜深人靜之時,仿佛還能聽到伯牙那幽雅的琴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