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局勢

伊朗局勢,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之際,以色列2008年6月初舉行軍演,被認為是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預演,為此伊朗7月7日舉行軍演,並於9、10日連續試射遠程飛彈,其流星-3飛彈可打擊以色列全境。伊朗戰爭危機一觸即發。

(圖)伊朗局勢伊朗局勢——示威民眾

伊朗局勢,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之際,以色列2008年6月初舉行軍演,被認為是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預演,為此伊朗7月7日舉行軍演,並於9、10日連續試射遠程飛彈,其流星-3飛彈可打擊以色列全境。伊朗戰爭危機一觸即發。及伊朗對總統300萬選票來歷不明示威越演越烈。伊朗問題中最關鍵的三個國家是美國、伊朗和以色列。若真的開戰,戰爭也就是在他們三個國家之間進行等情況。

局勢狀況

(圖)伊朗局勢伊朗局勢——示威民眾

勢力對峙:伊朗改革派保守派兩股勢力勢均力敵,穆薩維的支持者多次走上街頭集會抗議,內賈德的支持者也揚言要舉行更多的示威抗。內賈德還利用權力,逮捕改革派領袖,封鎖媒體,但都沒辦法平息風波。看來,無論哪方獲勝,另一方不會善罷甘休。

集會抗議:伊朗首都德黑蘭市中心聚集數千名穆薩維的支持者,他們不滿選舉結果,大聲抗議、向鎮暴警察丟擲石塊。

網路宣傳 :伊朗公民依靠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社會性網站向世界傳達有關抗議和鎮壓的信息,以獲得全球關注
逮捕對手:伊朗改革派領導人物稱,有100多名伊朗改革派人士被捕;此外,美國媒體還報導了穆薩維可能被捕的傳聞。
鬧得最轟轟烈烈的還是伊朗局勢的緊張是伊朗又試射了多枚戰略以及戰術飛彈,由加油因此飆升了一回。就是因此讓想到了世界的石油似乎都在看伊朗的臉色。回顧這兩年,整個海灣局勢真像是一場鬧劇。

示威問題

(圖)伊朗局勢伊朗局勢——示威民眾

伊朗示威越演越烈,伊朗一名女學生橫死街頭的視頻在網路廣泛流傳後,伊朗政府面臨更多的指責。前總理穆薩維為首的溫和派對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進行前所未有的抨擊,伊朗300萬選票來歷不明,總統內賈德信任度也大打折扣。儘管伊朗政府恫言採取更嚴厲的鎮壓,但仍不能控制局勢。伊朗街頭較為溫和但氣氛詭異,這波抗爭會有更大的效應,或者女學生之死很快就會被遺忘,許多人也都在密切關察。

儘管伊朗當局鎮壓示威者,鉗制媒體,示威者拿起網路這一宣傳武器,陸續播放了當局鎮壓示威者的畫面,以及伊朗女學生橫死街頭的視頻。示威者的宣傳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以及西方國家的同情。西方各國首腦紛紛譴責伊朗政府,並要協助受傷民眾。伊朗政府也不示弱,考慮強行驅逐外交官,國際社會與伊朗之間如何較量受注目。

局勢分析

國際線上專稿:伊朗大選後騷亂持續五六天了,反對派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仍然繼續。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已經通過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發表了講話,但是效果並不好。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伊朗問題首席專家卡利姆·薩迪加布(Karim Sadjadpour)日前就伊朗局勢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1、您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伊朗局勢會如何發展?我相信,伊朗內部正蘊釀著一些變化,遊行示威的規模在伊朗是前所未有的,反對派示威者表現出的決心和勇氣也是罕見的。哈梅內伊的講話暗示,他將仍然牢牢掌握伊朗的絕對權威,他在爭取時間,遊行示威的規模將會逐步減小。我認為,如果局勢一旦失控,哈梅內伊會選擇犧牲內賈德——雖然他曾親口宣布內賈德成功連任總統。否則,只會玉石俱焚。

2、有人說,當前的騷亂其實是一場作秀,整個局面其實是由內賈德策劃的,而幕後支持者便是哈梅內伊。你怎么看? 我覺得這不太可能,倘若真是這樣,那么內賈德就不會前往俄羅斯,參加上合組織峰會,而是會選擇呆在德黑蘭,靜觀局勢的每一步變化。如果你和伊朗政府的任何一位高官交談過,他們都會告訴你,哈梅內伊的權威一年強過一年。從很多方面而言,哈梅內伊至高無上的權威,使他儼然是當今伊朗的“國王”,只不過他頭上戴著的是頭巾,而不是王冠。對於此次伊朗大選,我更願意用“挑選”(Selection)而不是“大選”(Election)來形容。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社會各方面來看,一些多年積累的矛盾在這次大選中爆發出來。

3、如何看待伊斯蘭革命衛隊?這支有著12萬人的衛隊,指揮官是哈梅內伊親自挑選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絕對忠實於哈梅內伊。在德黑蘭期間,我曾和多名革命衛隊的軍官和士兵交談過,我覺得他們各自的想法也非常不同,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會無情地去傷害老人、婦女、兒童。此外,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是前總統哈塔米的忠實支持者。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定性這支衛隊。

4、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內賈德會主動辭職嗎?哈梅內伊會主動下台嗎?考慮這個問題,關鍵得站在哈梅內伊的立場上來分析。哈梅內伊素來認為,沒有壓力就沒會屈服。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他都秉持這樣的觀點。哈梅內伊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他可能會做出一點退步,但不會徹底屈服。

5、哈梅內伊會和穆薩維達成協定嗎?一旦穆薩維當選總統,他絕對不會像內賈德、前總統哈塔米那樣,服從哈梅內伊的權威。上世紀80年代,穆薩維任伊朗總理,當時他被認為影響力和權威盛遠哈梅內伊。我想,哈梅內伊現在正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究竟是冒巨大的風險,奮力一搏,繼續選擇絕對服從他權威的內賈德當總統;還是退一步,犧牲內賈德,讓穆薩維當總統,但自己手中只能保留有限的政治權力

劍拔弩張

伊朗局勢劍拔弩張 各方是否真想動刀槍

一度有所緩和的波斯灣局勢,因伊朗核問題矛盾的再次激化,而又一次趨於緊張。2008年7月7日,伊朗和美國盟軍在海外地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海空演習,前者聲稱一旦戰爭爆發,伊朗將封鎖荷姆茲海峽和波斯灣石油運輸通道,並“打擊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利益”,而後者則明確表示,美軍及其盟友“絕不會袖手旁觀”,將以武力應對美軍的武力威脅。2008年7月9日,伊朗又宣布進行了9枚飛彈發射試驗,其中包括射程達2000公里的流星-3地-地飛彈。

伊朗的兩次軍事活動顯然各有其針對性。前者系對美國不斷抬高聲調,要求伊朗暫停鈾濃縮,否則將讓伊朗承受“嚴重後果”的回應,就在7月7日演習當天,內賈德總統發表了措辭激烈的講話,聲稱“決不放棄鈾濃縮權力”,而後者則是對以色列的示威,以色列不久前曾聲稱,如伊朗不中止鈾濃縮,以色列可能考慮效仿1981年對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襲擊,對伊朗實施先發制人的“外科手術”,2000公里的流星-3飛彈可以覆蓋以色列全境,甚至能威脅以色列賴以生存的海上運輸線。

針對伊朗的挑戰,美國也針鋒相對作出強烈反應。7月8日,美國財政部宣布以“涉嫌幫助伊朗核計畫和飛彈生產計畫實施”為由,對4名伊朗人和4家伊朗公司實施制裁;同日,美國和捷克簽署雙邊飛彈防禦協定,宣稱將在東歐部署飛彈,以對付伊朗等“流氓國家”的襲擊;美國政府發言人也針對伊朗發展戰略飛彈發表聲明,稱此舉“不符合伊朗應履行的國際義務”,是“對安理會決議的粗暴踐踏”,並警告“任何行動都會觸發不同後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