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棟樑

任棟樑,男,1907年生,遼寧鐵嶺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 1920年,13歲的任棟樑受到列寧接見。 2004年,任棟樑逝世,終年87歲。

任棟梁,男,1907年生,遼寧鐵嶺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
1907年,遼寧鐵嶺出生。
1920年,13歲的任棟樑受到列寧接見。
1924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前身)的官費生,進入預科班,後升入機電系本科學習。
1930年,以每門功課5分的成績畢業,《晨光報》還對此作了報導。之後他被錄取為機電系第一位華人研究生。
1940--1943年,他任新疆建設廳第一副廳長代理廳務,同時在新疆學院任課,參加了共產黨在新疆的組織 “反帝團團員會” 工作。
1943--解放前後,兼新疆技術委員會副委員長。領導修建了“天池水庫”,烏魯木齊的“紅鹽池水庫”。主持引進了澳大利亞“蘭布利耶”細毛種羊雜交孕育出“新疆細毛羊”。
1951年,鄧小平西南電管局蘇聯專家兼職翻譯。
1987年,蘇聯慶祝十月革命勝利70周年紀念特邀中國紅軍團團長的後代任棟樑一家前去蘇聯祭奠。
2004年,任棟樑逝世,終年87歲。
任棟樑,1907年生於遼寧鐵嶺,有著光榮的家庭背景:父親是一位英雄的國際主義戰士。1907年,他的父親任輔臣精通俄語,在哈爾濱的俄國軍官學堂任漢語教官,1908年秘密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18年他將2000名華工組成中國紅軍團,被列寧簽署編入蘇聯紅軍第三軍,他被委認中國紅軍團團長。他率部隊作戰勇猛,立下赫赫戰功,受到蘇維埃政府的嘉獎。列寧曾感嘆:“任輔臣,我們紅軍中的一隻紅鷹,一隻直衝雲天的紅鷹!”從此,中國紅軍團被任命為“紅鷹團”。
在1918年11月29日維雅車站的一次戰鬥中,中國團傷亡慘重,34歲的任輔臣壯烈犧牲。當時的《共產主義者》在評論中國團旺盛的士氣和卓越的戰績時說:中國軍隊是我們戰線上最頑強的部隊……《烏拉爾工人報》評論“……中國團,以其堅強和極端堅忍不拔的品質而著稱……”蘇聯歷史上把任輔臣和中國團事件稱為“維雅悲劇”。
父親犧牲時,任棟樑13歲。蘇聯政府安排他的母親和姐弟4人住在莫斯科。1920年列寧專門接見了任棟樑一家。列寧撫摸著任棟樑的頭,抱著他的妹妹,親切地和他們交談著。列寧稱讚他的父親是卓越的指揮員和優秀的布爾什維克,對他的母親說:“感謝你們啊,用生命支援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任棟樑是最後一位見過列寧的中國人。
1921春,任棟樑一家回到家鄉鐵嶺,17歲因家境貧寒綴學。1924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哈工大前身)的官費生,進入預科班,後升入機電系本科學習。
任棟樑與他英雄的父親一樣也是充滿熱血,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勇士。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後,《晨光報》報導了此事。任棟樑和高誠儒等商議召集全體華生開會,討論聲援“五卅”運動的鬥爭,並當即通知:
茲定於本日午後3時在一樓機電一年級教室召開我校全體華生會議,討論支援上海“五卅”運動事宜。 發起人:高誠儒、任棟樑。
當日下午,華生擠滿了教室,他正做動員時,有人走進教室,說校長要見學生代表。因校長是俄國人,大家一致推舉俄語非常流暢的任棟樑去,會議由高誠儒繼續主持。
校長:“你們不要學上海和北京的學生鬧學潮。”
任棟樑毫不退讓:“這是關係到外國人屠殺中國人的大事,我們決不能坐視不管。”
校長指著壁爐:“他們就好像在壁爐旁邊直接受火烤,可以反抗,而你們離火那么遠,沒有必要搞什麼運動?”
任棟樑斬釘截鐵地說:“等火燒到我們身邊,什麼都晚了!”
校長氣憤了:“如果你們聽我的勸告,你們就別在學校開會!到別處開就與我無關了!”
任棟樑回答:“學校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地方,我們有權在學校開會!”任棟樑和同學們沒有理會校方的阻攔,他們通電上海表示支援,致全國父老兄弟姐妹書,之後,又聯合哈市其他學校的學生1000多人打著《哈爾濱學生支援“五卅”運動》橫幅,高喊著口號上街遊行。他們還分成幾個小組,到三十六棚鐵路總工廠、老巴奪煙廠等,慷慨陳詞地向工人及家屬介紹“滬案真相”,散發傳單和講演。
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在東北修築5條鐵路,哈市掀起大規模的“反五路”鬥爭。哈工大發起成立“哈爾濱學生保路聯合會”, 11月5日,他們帶領哈工大和哈市2000多名學生上街示威遊行,反對修築五路。他們高呼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修築五路!”的口號,直奔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11月9日,哈工大等學校數千名學生示威遊行。警察們在靖宇大街街口向學生掄大棒,用水籠頭驅趕他們。哈工大學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隊伍中有100多學生受傷,哈工大就有5名學生受重傷。
任棟樑和同學何文森等是學生選出的代表,他們與東省特區官員進行了激烈的說理鬥爭,曹秉鈞和張躍庭(後為共產國際地下工作者,烈士)兩學生以“哈爾濱學生保路聯合會”名義去吉林與官方人士陳述保路事宜。《國際協報》和《晨光報》刊登了“反五路”鬥爭的訊息,這次鬥爭得到全國各界的支持,最後“五路”沒修成,學生運動為“反五路”鬥爭勝利的取得,起了重要的作用。
任棟樑不僅有著強烈的愛國使命感,在學習上也出類拔萃,1930年他以每門功課5分的成績畢業,《晨光報》還對此作了報導。之後他被錄取為機電系第一位華人研究生。他曾在中東鐵路哈爾濱機務段當過司機、副段長、哈爾濱三十六棚鐵路總工廠車輛分廠廠長。“九・一八”事變後,他不願意給日本人做事,憤然離開哈爾濱。他在“建設西北,收復東北”號召的感召下,同妻子和妹妹來到新疆參加建設。1940至1943年,他任新疆建設廳第一副廳長代理廳務,同時在新疆學院任課。他還參加了共產黨在新疆的組織 “反帝團團員會” 工作。
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他領導修建了“天池水庫”,還修建了烏魯木齊的“紅鹽池水庫”。當時他還主持引進了澳大利亞“蘭布利耶”細毛種羊雜交孕育出“新疆細毛羊”。此間,任棟樑兼新疆技術委員會副委員長,任委員長的是毛澤民。毛澤民對他說:“在新疆,懂技術又能幹的,除你,我還有誰呢?”這話是對任棟樑的最高評價。1951年,鄧小平主持西南電管局工作,與蘇聯專家討論問題時,指定任棟樑給他當翻譯。
蘇聯烏拉爾地區有一座鑲嵌著巨大五星的潔白的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任棟樑的父親和他的戰友們的英靈永駐在這裡。1987年,蘇聯慶祝十月革命勝利70周年紀念,特邀中國紅軍團團長的後代任棟樑一家前去蘇聯祭奠。在墓前任棟樑獻上了自己的祭文:……兒子沒有違背您的遺囑,我把7個孩子培養成人,他們大多是共產黨員……
2004年,任棟樑逝世,終年8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