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中醫藥

(1)葛洪與以毒攻毒 (3)貝林與以毒攻毒 (5)陳竺與以毒攻毒

《 以毒攻毒中醫藥學》目錄 序言
目錄
1 以毒攻毒理論提出
(1) 朔源
(2) 涵義
(3) 外文描述
(4)古今談
2 以毒攻毒中藥分類
3 以毒攻毒中醫治則
4 以毒攻毒中藥方劑
5 以毒攻毒機理研究
6 以毒攻毒治療方法
7 以毒攻毒臨床套用
8 以毒攻毒毒副反應
9 以毒攻毒現代研究
10 以毒攻毒中西結合
11 以毒攻毒醫用展望
12 名醫名人與以毒攻毒
(1)葛洪與以毒攻毒
(2)華佗的毒療理
(3)貝林與以毒攻毒
(4)順勢療法與以毒攻毒
(5)陳竺與以毒攻毒
......
宋•周密的《雲煙過眼錄》:“骨咄犀,乃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宋•克勤《園吾佛果禪師語錄》:“以言遣言,以機奪機,以毒攻毒,以用破用。”宋•宗永集《宗門統要續集》:“以毒攻毒,以楔出楔,還他睦州老漢始得。”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
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素有“以毒攻毒”的經驗法則,喜用蠍子、蜈蚣、蟾蜍等治療癌症。 我國醫學歷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藥”,藥沒有“毒”性就治不了病。然而,有趣的是,最早把這種免疫思想付諸於實踐,並最早從事免疫學研究的先驅,竟是醉心於煉丹的道教徙葛洪。
近代醫學科學證明,在人被狂犬咬傷後,狂犬病毒便通過傷口浸入了人體。由於它與神經組織有特殊的親和力,所以導致狂犬病的發作。狂犬的腦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斯德便是從狂犬的腦組織中分離出狂犬病毒,並把它加以培養,製成病毒疫苗,來預防和醫治狂犬病毒的。很顯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過比葛洪更科學些,但從時間上來看,巴斯德的發明晚於葛洪1000多年。
醫學意義對“以毒攻毒”原理的認識和運用,最早是出現於醫藥行業的,是我國先民們的聰明智慧在祖國醫藥學上的體現。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已有套用這一方法的間接論述;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里,則更詳細地闡釋了用毒藥療疾的原理;誕生於公元10世紀的天花“痘接種法”,是這一方法運用上的里程碑,開創了人類預防接種、抗菌素研製和現代免疫學發展的先河。
唐代典籍中就有了運用以毒攻毒方法的實例: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一文中就記有“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癧,去死肌,殺三蟲”的事,是對永州毒蛇治療多種疾病功能的記載。唐代另一位官吏張鷟,在他的《朝野僉載》中已記有用毒蛇治病的故事:“陝西商縣有人患麻風病,被家人所逼,搬到山裡築茅屋而離群獨居。有烏蛇墜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蛇骨,方知其由也。”
成名於18世紀的“抗毒素免疫療法”的發明人貝林,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從動物身上提取出抗毒素血清,正是在其通曉中國“以毒攻毒”理論的日本友人北里柴三郎的明確提示下才得以完成的。從1891年12月他在德國勃里格醫院第一次以“以毒攻毒”的方法成功試用於人體開始,白喉的死亡率就出現了顯著的下降,以至後來成為能使兒童產生自動免疫能力的有效製劑,使兒童終生不得此病。
如今,“以毒攻毒”療法已成為世界範圍內醫學界共同關注的方法,並且被廣泛運用於一些毒病、大病、危病、急病、重病、難病、頑固性疾病的治療中,顯示出明顯的療效與可貴的價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