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寫神法

以形寫神法,是指要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抓住人物外部的典型特徵,表現人物內在的精神氣質,使人物血肉豐滿,形神兼備的寫作方法。

基本定義

以形寫神法,是指要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抓住人物外部的典型特徵,表現人物內在的精神氣質,使人物血肉豐滿,形神兼備的寫作方法。

在中外文學藝術長廊中,眾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已經銘刻在了人們的心中,哈姆萊特、葛朗台、畢巧林、王熙鳳、賈寶玉、曹操、諸葛亮……正是因為這些人物形神俱備,緊密結合,從而深化了作品主題,提高了藝術感染力。

例如,鄧開喜的《一雙深邃的眼睛》(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語文自讀課本第二冊《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文章通過對爸爸的外貌,尤其是一雙深邃的眼睛及動作等外貌特徵的描寫,深刻地表現了爸爸忘我工作、默默工作、不顧自我及家庭的無私奉獻精神。文章以形寫神,收到了突出文章中心、吸引感動讀者的效果。

歷史出處

出自東晉顧愷之《摹拓妙法》

東晉·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贊》云:“人有長短、今既定遠近以矚其對,則不可改易闊促,錯置高下也。凡生人亡(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對之通神也。”顧氏“以形寫神”這一著名論點,指名畫家在反映客觀現實時,不僅應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還應追求內在的精神本質的酷似。他認為神應以形為依據,如果僅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繪畫對象的特有神氣,都不算成功。對於人物的描繪,他十分注意刻劃人物的內心活動與表情動態的一致性與複雜性。相傳他畫人物,有時數年不點晴,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 ,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因為“征神見貌,情發於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