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溪鎮

代溪鎮

位於屏南縣、古田縣、寧德市交界處,距寧德市三都澳港口80公里,距離福州市183公里全鎮土地面積184平方公里,管轄22個行政村、132個自然村。人口有2.8萬,是屏南縣人口最多的一個鄉鎮。

鄉鎮概況

代溪鎮位於福建省屏南縣縣境東南偏東,距縣城44公里,舊名黛溪鎮。管轄22個行政村、132個自然村。人口有2.8萬,是屏南縣人口最多的一個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時,村民食鹽、日雜用品得爬山路到5公里外的忠洋村購買。
1958年,成立紅專公社,始擇此地理位置中心為辦公駐所。
1959年,熙嶺至代溪公路修通,建起全縣鄉村第一座會場和公社農機廠、國小校舍。沿村邊公路兩旁先後新建集貿市場、茶站、旅社、衛生院等10個單位的樓房,建築面積5367平方米。
70年代,增建百貨大樓、衛生院門診部、茶站綜合樓等6座磚木、磚混結構的三四層樓房,建築面積3820平方米,300米新街初具規模。1972年,建屏南第三中學校舍,建築面積1432平方米。中學對岸溪邊新建縣銅鋅廠,面積約1000平方米。
80年代,隨著代界(代溪至寧德交界岔口)公路分期完工,全縣鄉級最大農貿市場建成(年最高交易額170萬元),又擴建鄉招待所、村辦公樓、郵電支局營業樓、食品綜合樓等多層建築5060平方米。
1987年,主街道鋪成7.5米寬的混凝土路面;並鋪設鄉政府至主街道混凝土路面210米長、4米寬;屏南三中接主街道210米街道亦鋪設4.5米寬的砂石路面。
1988年,石混結構、建築面積931平方米的村辦電影院落成;日供水400噸的簡易自來水廠投產,鄉直機關單位和281戶村民用上淨化水。隨後,鄉辦二級電站裝機容量1500千瓦投產發電,主街有102株法國梧桐(胸徑20厘米以上)安裝上路燈。
1997年以來,該鎮共投入1800多萬元,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貫通過境幹線(屏南—寧德)柏油路面17公里,開通境內公路14條,里程14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2個行政村都開通了程控電話,信息網初具規模。教育基礎設施日臻完善,98年通過了“兩基”驗收。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近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奔小康、建新村”這一指導思想統攬全局,小康面逐漸擴大。在穩固農業基礎地位後,山地綜合開發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發展,已形成九洋花菇帶、北圪猴頭菇等模式;反季節蔬菜栽培技術日趨成熟。已建千畝基地一個,基地村二個,年供蔬菜5000噸。97年該鎮代溪村、玉洋村、福善村、垣坑等村引進169隻上海“太湖母豬”種,母豬飼養業成為新的增長點。名聞遐邇的“北圪老酒”酒業計畫打破其家庭作坊式束縛,以產業化、公司化擴大生產、銷售。代溪工業小區初具規模,產業化格局已形成。
該鎮將圍繞縣委、縣政府“富山立枝柱,強工增總量、興貿活流通、育材重科技”的發展戰略部署,努力用三年時間,形成農工貿協調發展,具有代溪特色工業經濟園區,實現“與時俱進,全面爭創小康社會”這一目標。

特色小吃

在屏南人們處處可見代溪芋頭面。面的口味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高湯,一般會選擇鴨肉湯做為芋頭
代溪芋頭面
面的高湯,其原因是味香、口感好。除了高湯之外,還要準備五花肉、魷魚乾、蔥、香菜、紅糟等一系列配料。在煮芋頭面之前先將五花肉、魷魚乾放到湯里過濾一下將香味逼出來後就撈起來。準備完這些以後就可以開始揉面了,將芋頭與地瓜粉按1:1.2的比例將地瓜粉揉成麵團,成品參照麵粉揉成做餃子皮的程度即可。完成了這一步後便可開始熱鍋了,先將五花肉放入鍋內炸成金黃色,然後放入蔥頭、蒜片、魷魚粒褊炒,出香味後澆點米酒,再放入高湯,然後加鹽,再在高湯上滴上少許料酒,再放入香菜頭,用大火燒開,這芋頭面的一個秘訣是湯必須是鮮甜的才好吃。湯煮開後轉小火,在鍋上架好推芋頭面的器具,把揉好的麵團推成細條狀放入鍋中,記得不時攪動一下鍋內,免得入鍋的麵糊成團。完成之後開大火,加紅糟,嘗一下味道,最後再加上兩片香菜葉,這樣就可以出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