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起義

1928年2月13日,中共廣東仁化縣委領導仁化縣農民武裝500多人在南昌起義軍一部配合下,發起了仁化起義。 1月23日,中共仁化縣委成立,阮嘯仙為書記。 農軍攻占仁化後,即遭到國民黨軍的“清剿”。

1928年2月13日,中共廣東仁化縣委領導仁化縣農民武裝500多人在南昌起義軍一部配合下,發起了仁化起義。
仁化縣地處大庚嶺山脈南麓,是湘粵來往的要衝。中共仁化縣黨組織曾於1927年2月20日率領農民自衛軍140多人參加北江北上討伐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此後,由蔡卓文等率領部分農民自衛軍轉入撕溪山秘密發動民眾,組織武裝。6月29日,這支農民武裝聯合北上南回的曲江、樂昌和湖南汝城農民自衛軍攻占仁化縣城,砸開監獄救出農友60多人。這是仁化起義的前奏曲。南昌起義後,朱德率部進入仁化縣境,打擊土豪劣紳,幫助農民建立武裝組織,開展武裝鬥爭。
1928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總結了廣州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決定在東江、北江和南路實行農村武裝割據,派阮嘯仙到仁化領導農民武裝起義。1月23日,中共仁化縣委成立,阮嘯仙為書記。1月27日,仁化縣委在董擴組織召開有23個鄉、2000多農民參加的武裝起義動員大會,號召工農兵“即刻大暴動起來”、“殺盡豪紳地主”、“組織我們工農政府”。接著,2月4日,在安崗把工農革命軍獨立第4團改編為廣東工農革命軍北路第8 獨立團,團長滕代順。下轄3個營,後調整由周三鳳任團長,下轄4個營。同時,各鄉成立赤衛隊。會後,全縣很快出現了一邊組織、擴大革命武裝、打擊反動勢力,一邊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的熱潮。
民眾發動起來之後,縣委決定舉行仁化起義,攻下縣城,“然後放棄仁(化)城,取夏富、岩頭,與董壙、安崗成犄角之勢,造成第二海陸豐”武裝割據。
1928年2月13日6時,團長周三鳳率第8 團1部300多人和赤衛隊500多人從四面包圍了仁化縣城。槍聲一響,早已恐慌的仁化縣警隊、民團,紛紛奪路潰逃。農軍當即占領國民黨仁化縣政府,頒布《仁化縣革命委員會政綱》。
農軍攻占仁化後,即遭到國民黨軍的“清剿”。暴動隊伍擊退了1000 多名民團的多次進攻。一直堅持到1928年7月的仁化起義,與武裝精良的國民黨軍5個團和1000多名民團展開了長時間的英勇戰鬥,牽制了大批國民黨軍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