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社鄉

什社鄉

什社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東南19公里處,東與合水交界,西與陳戶鄉毗鄰,北靠溫泉、慶城赤城兩鄉,南與寧縣接攘。什社鄉共轄10個行政村,80個自然村,5988戶,26157人,什社鄉總面積179100畝,海拔高度1240米,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具有濃郁的黃土高原風情。2002年什社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692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90萬元,農業總產值4433萬元,糧食總產量9836噸,鄉鎮企業總產值103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元。

基本信息

命名由來

什社歷史悠久,據傳說,元朝時,將什社劃分為十個社,而居於群廟之首的“廣嚴寺”地處正中,又由十個社人共同修繕和“供養”故取名“什社”。

基本概況

什社鄉整潔的民居
什社鄉位於西峰區東南部,平均海拔1146米,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3℃,全年無霜期160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540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1940畝。什社鄉轄村民委員會10個,鄉鎮總戶數5988戶,鄉鎮總人口26157人。通電的村10個,通郵的村10個,通電話的村10個,通公路的村10個,通有線電視的村2個。2005年,什社鄉國內生產總值11500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880畝,糧食總產量14451噸,財政總收人477.54萬元,財政支出30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213元。學校總數15所,在校學生總數5527人,教師總數298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68人,病床45張。名優特產有什社小米、武川甜瓜蘋果等。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勤勞智慧的什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老區人民艱苦的創業精神,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改善投資、融資環境,促進了什社鄉社會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什社鄉西甜瓜長勢喜人
特色農業形成規模。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種植結構以傳統的糧食作物向經濟型、效益型轉變,從什社的資源特點,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品牌、特色項目,形成了什社小米、果品、西甜瓜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什社小米以晶瑩黃亮、營養豐富、口感良好、食味醇香而久負盛名,相傳什社海子坳曾是清末慈禧太后圈定的宮廷貢品生產基地,地方官吏將該地生產的小米送上京城以表敬意。如今,凡到京城、省城辦事的人都把什社小米視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珍品。每年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豐源小米加工廠的“金什社”牌小米已暢銷全中國各地。什社蘋果以口感純正、無污染而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遠銷北京廣東深圳等地,什社鄉果樹栽植面積已達1.3萬畝以上,年產優質果品1.3萬噸。武家川以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土壤條件,生產出的西甜瓜以含糖量高、汁液多、老少皆宜等特點,頗受區內外客商的好評,被稱為隴東甜瓜的驕子。其次,什社的烤菸黃花菜小雜糧在區內外也享有一定的盛譽,開發潛力巨大。

地方工業方興未艾。地方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築材料製造為主,主要產品有磚瓦、水泥製品、鋁製品、鑄鐵件、紙箱、食品加工等。李嶺白天鵝麵粉廠以其良好的信譽,生產的“白天鵝”麵粉暢銷區內外,什社歐式建築材料廠生產的歐式建築構件以其獨特的設計、新穎的製作工藝深受裝璜界人士的好評,產品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城鄉建築裝飾材料的換代產品。什社鄉現已建辦百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2戶,從業人員800多人。

民間文化

什社鄉民間嗩吶
文化景觀亮麗獨特。什社是一方藝術的熱土,在這塊土地上生長出了繁茂的民間藝術之樹。什社的民間嗩吶源遠流長,在2002年的中央電視台卜連心藝術團赴慶陽演出中,被推選為唯一的民間藝術搬上了舞台。民間香包、剪紙、刺繡以其工藝精細、造型美觀,深受好評。以民間藝人馬秀珍為代表的剪紙藝術別具一格,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什社鄉現已建辦香包、剪紙、刺繡基地村3個,培訓民間藝術能手200多人,每年可完成作品6萬餘件。其次什社的社火秧歌等民間藝術豐富多采。全民健身運動及體育活動蔚然成風,每年農閒之時及春節之際,各村都要組織秧歌社火演出,此外鄉上每年還要組織一次全什社鄉農民運動會,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什社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2008年被甘肅省政府授予全甘肅省農村體育先進鄉鎮。

項目發展

什社鄉項目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已實施項目18個,總投資2865萬元。投資400多萬元,建成養殖小區2處,投資500萬元完成了什社中學改擴建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投資170萬元,完成了小康住宅規劃2處,現已建成10戶,投資180萬元,建成了城區排水項目,投資200萬元,建成了什社中心衛生院綜合服務樓項目,投資410萬元,完成農業項目9處620個,投資100多萬元,完成教育項目2處。

社會事業

什社鄉什社鄉信用社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新建教學樓7幢,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什社鄉10個行政村均設有衛生所。什社鄉上利用建成的廣播站遠程教育站點、培訓站為一體的綜合信息網路培訓中心,向廣大民眾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致富信息、法律法規、農業科技知識、市場行情、先進經驗,全面提升民眾的綜合素質。總投資15萬元,購置了各種設備60多台套,配備業務人員15人;共錄製播出節目30多期,刻制錄音帶30多盤;製作遠程教育課件60個,站點瀏覽達2303次,組織黨員學習80多次;舉辦培訓班24期,聘請專家講課8場次,組織民眾統一培訓80多場次,土專家田秀才舉辦實用技術培訓18場次。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主力軍和領頭雁,為什社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潛力巨大。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什社鄉的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改善,什社鄉既有秋高氣爽、碩果纍纍的田園風光,也有地勢獨特、碧波蕩漾的休閒盛地。現有大壩三處,水資源豐富,水域面積達60000多平方米。殘塬溝壑區地形獨特,綠水如鏡,氣候宜人,是休閒渡假療養垂釣,籌建水上樂園的理想場所。

當地特產

什社鄉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甘肅省久負盛名特產,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記載,歷史悠久,已行銷甘、陝、青、寧、京、津、滬以及香港等省區,並遠銷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紐西蘭等國家,名揚海內外。 什社小米是用西峰市什社鄉種植的名優谷種黃毛谷加工的小米。小米顆粒臘黃、圓潤,晶瑩鮮亮,似金珠一般,所熬湯粥,味道甜香可口,更是孕婦產後滋補的必備佳品;蒸做的米飯,綿軟,香甜,適口。什社鄉每年種植黃毛谷340公頃,產谷1400噸,產米1000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