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三部曲:故鄉·田野·火車

in in in

內容介紹

本書以流暢生動的文字描繪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
吳燕和的人類學家三部曲,由童年故鄉的記憶開展,歷經中國古老的古都文化、日本殖民殘存文化、台灣蛻變中的鄉鎮文化……,這些族群融合的過程多元又多變,養成他冷眼觀察和探索外在世界的樂趣。因緣際會踏入人類學領域,與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凌純聲和李亦園教授等人,一起從事台灣原住民田野調查,後來考進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更體會這門學科的奧妙,與王維蘭女士夫唱婦隨悠遊學海、遨翔萬里,足跡跨越美洲、亞洲、大洋洲等地從事田野調查,一起在地生活觀察記錄不同的文化模式及社會變遷。
人類的文化發展像是火車之旅,有令人驚奇的變異也有其必然的軌跡。吳燕和這趟人類學之旅,也在研究他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認識了解自己。
目 錄
序 李亦園 017
前言 022
第一部 南投故鄉
第一章 祖母 036
第二章 中國仔 054
第三章 舊厝 066
第四章 家破 078
第五章 眷區的小台灣 090
第六章 找到人類學 098
第二部 人類學的田野
第七章 從中央研究院到台大 106
第八章 「出國免議」一波三折 130
第九章 越戰下的美國人類學 144
第十章 新幾內亞 158
第十一章 火山口下的台灣仔 182
第三部 火車之旅
第十二章 火車 214
第十三章 客居岩倉 234
第十四章 活在別人眼裡的日本 246
第十五章 吳伯大夢 264

作者介紹

吳燕和,一九四零年生於台灣南投,一九五八年高中畢業後即參與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籌備處,與民族學家凌純聲教授工作,受凌教授啟發。一九五九年考入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曾隨凌純聲和李亦園教授到台灣山地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一九六三年畢業,獲人類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在該院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至一九六六年,在擔任助理研究員期間,開始對兒童社會化與幼兒教育作為研究課題。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擔任美國夏威夷大學助教,同時攻讀碩士學位,一九六九年獲碩士學位。在美國留學期間受許烺光教授的心理人類學和Raymond Firth教授的美國社會人類學的影響,對海外華人社會發生了研究興趣。一九七零年受聘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學院社會人類學係為研究員並攻讀博士學位,獲美國文化基金到巴布紐幾內亞進行為期兩年的華人社會調查,一九七四年獲博士學位後,受聘於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文化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在夏威夷大學二十年,曾先後兼任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醫學院臨床教授、指導多種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數十名。他偕夫人王維蘭經常到東南亞地區以都市社會的族群關係、醫藥衛生和海外華人文化為主題的田野調查。一九七六年在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擔任客座研究員為期四個月,撰寫有關“中國傳統觀念對新加坡食物與中藥的影響”的研究。此研究論文於一九七九年由該院出版。
吳教授於一九八三年訪問北京,與中國多間大學建立學術聯繫。一九九三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在任期間,大力發展新課程,加強科研研究,完成多項東亞、東南亞的文化關係、香港文化社會的變遷、族群特性以及飲食文化和國家民族意識的研究課題。現已退休,正致力於撰寫多部從人類學觀點去了解近年“中國菜”在海外發展和流行的文化意義的專著。此外,吳教授還主持多種大型跨國合作研究計畫,進行跨心理學、社會學、醫藥衛生、文化教育和民族政策的研究和跨國學術交流。
吳教授是位國際著名的人類學家,學有專長,著述頗豐,造詣精深,主要中文編著有《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夏威夷的華裔移民》和《華人兒童社會化》等。英文編著有《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ninea, 1880-1980》,《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s of food and medicine in Singapore》和《Changing Chinese foodways in Asia》等十多種專著並在各大學術刊物發表過有關中英文論文五十多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