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種血型系統差異

人種血型系統差異

人種血型系統差異,O型血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及北美的大部分地區頻率達100%,世界其他各地也達50%左右。

人種血型系統差異

英文:blood type differentce of human race
釋文:
O型血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及北美的大部分地區頻率達100%,世界其他各地也達50%左右。B型在亞洲分布廣泛,印度北方最高達40%,美洲印第安及澳大利亞人種中沒有B型血,在非洲和歐洲頻率較低(15%)。A1型世界性分布,北美印第安人的某些部族頻率極高。A2型不常見,在拉普人中高達50%,澳大利亞人種、愛斯基摩人種、某些蒙古人種(印度尼西亞)、太平洋人種及北美、加拿大的部分高加索人種中無A2型。②Rh 血型系統的重要性僅次於ABO血型系統,1940年發現。Rh抗原不合可引起溶血症。高加索人種中Rh陽性者達85%。其血型基因為C.c,D.d,E.e三對等位基因,其座位在第一號染色體上。新生兒溶血症以雙親Rh不合所引起的較多、較嚴重。Rh 陰性在高加索人種中為15%左右,其中巴斯克人可達25%~35%,非洲的柏柏爾人及西奈半島的貝都印人可達18%~30%。蒙古人種Rh陰性者約1%,在中國漢族不足1%,維吾爾、哈薩克、錫伯等族約5%,布依族8%,苗族、塔塔爾族在10%左右。③MNSs血型系統,1927年發現MN抗原。1949年在這一系統中發現S抗原,更晚些又發現US抗原,這一系統因之名為MNSs血型系統。通常M及N的頻率經常是相等的,很少有較大的差別。在英國為0.53和0.47,在日本為0?56和0?44。但在美洲印第安人中N常極小或0。太平洋區的巴布亞、斐濟、夏威夷等血型N都超過M。④Duffy血型系統是與ABO、MNSS和Rh血型系統無關的獨立血型系統。1950年發現。有Fya、Fyb兩種抗原。Duffy 陰性在東亞(日本、朝鮮和中國)占90%~99%,印度90%,美洲印第安人85%~90%,高加索人種65%左右,美洲的尼格羅人種為27%。Duffy 陽性在澳大利亞人中為100%。澳大利亞—太平洋為其起源中心。在非洲人中Fya極低,但Fr基因極普遍(78%)。⑤Diego血型系統發現於1955年。有Dia和Dib抗原,在南美印第安人中Diego 陽性者最高可占45%左右,北美印第安人最高大約為2%~20%,東南亞蒙古人種約5%~10%。其餘人種如高加索、尼格羅、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和愛斯基摩人均極少。⑥kidd血型系統有Jka和Jkb抗原。Kidd 陽性在西非和北美尼格人類主要血型系統血型系統發現年代主要抗原血型系統發現年代主要抗原ABO1900A1,A2,B,HDuffy1950Fya,FybMNSs1927M,N,S,sKidd1951Jka,JkbP1927P1,P2Diego1955Dia,DibRh1940D,C,c,E,eYt1956Yta,YtbLutheran1945Lua,LubI1956I,iKell1946K,kXg1962XgaLewis1946Lea,LebDombrock1965Doa羅人種中極普遍,>90%,北美印第安人約70%~90%,高加索人種可達70%,在蒙古人種中較少50%~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