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宴

人情宴

人情宴是指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掀起了一股亂擺宴席和亂髮請柬的歪風,一些人借子女升學、喬遷新居、老人生日等亂髮請柬、大擺宴席、收斂錢財,這些人情風的滋長和蔓延,不僅敗壞社會風氣,更損害黨風廉政建設。要根除人情風,領導幹部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帶頭拒絕參加各種不必要的宴請、酒席,同時,對本單位、本部門的黨員、幹部職工應嚴格管理和監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包庇縱容。

現象

人情宴人情宴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婚喪嫁娶辦宴席的“禮尚往來”傳統延續了數千年,繼承和發揚都無可厚非,甚至應該倡導傳承這樣的文明禮儀。但人情成為了一種負擔,是否還有人情可言?是否還有文明之說?則值得人們認真反思。

一是現代社會浮華風作祟。對很多人來說,辦酒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儀式,而是財富、權勢、地位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一定要辦得夠體面、夠面子,捧場的越多才能顯示家族的威望,從而造成辦酒檔次越來越高,隨禮也節節攀升;

二是人情往來的功利性明顯增強。過去的宴席是為了穩固人情關係,保持人情的延續性,但是近年來,“情感”型人情退居其次,功利性、目的性明顯增強,通過請客送禮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圈子,“禮”代表的不再是感情,而是相互的親近程度和忠誠度,通過這種方式搞好與領導幹部的關係,方便以後辦事情;

三是藉機斂財的手段。通過婚宴大操大辦斂財,認為不請客吃虧,多年付出也想回收一些,不請白不請,不請別人,也要被別人請,造成“酒宴”名目越來越繁多,人情鏈越拉越長。

原因

隨著近幾年全國上下反腐工作的深入,打著人情宴旗號的各類宴請早已被紀委列為違規行為。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在如此高壓態勢之下,違規宴請依然呈屢禁不止之勢?

首先,個別官員的僥倖心理是他們執迷不悟的“病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逃避監督和檢查,他們不可謂不絞盡腦汁,減少宴請桌次,增加宴請數量者有之,只藉由頭收禮不實際設宴者有之,為宴請而假離婚者也有之……在這些“特立獨行”的官員看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錯過這個村就再沒有這個店”“只要沒被撞到就是賺到”,他們認為腐敗的行為夠隱蔽了,宴請的理由夠合理了,並夢想著沒有人會對此“動真格”的,但他們錯了。

其次,官場同僚們的失聲態度是他們執迷不悟的“誘因”。也許會有人認為這樣說太嚴重了,因為相關規定只規定了不能違規宴請,並未說不能赴宴。這樣問題就來了,當“唱黑臉”的人只有紀委人員時,很多官員還是感覺有恃無恐,畢竟來自紀委的“眼睛”沒有那么多,“耳朵”也沒那么長,我行我素未必能翻船。然而,我們可曾做過一種假設,假使同僚們也都能“唱黑臉”的話那么宴請是否還能發生?當一個同事婉言謝絕時,準備設宴的東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當越來越多的婉言謝絕或者真誠勸說的聲音傳來時,他還會無動於衷嗎?沒有同事們參加的宴請,還會成席嗎?

官場同僚們對宴請失聲現象想必也有他們的理由。在他們看來,都是同事,人家邀請你誰好意思不去?即便內心裡有牴觸情緒但也不會表露出來,因為表露出來的話或許會讓宴請發起人下不來台,讓他們有種“冷臉貼著熱屁股”的感覺,以後會不利於彼此相處。何況,相關的規定又沒有禁止公職人員不準參加宴請,即便宴請違規了,被處理的也只是發起人,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再說的極端一點,假使遇到被舉報,送去的禮金還能被退回來,白吃一頓豈不更美哉?殊不知,正是大家的這種笑呵呵的態度助漲了當事人宴請的氣焰,也在無形之中將自己的同事推向了違規的深淵。

如何根除

人情宴人情宴
大操大辦、亂辦濫辦之風不僅給基層民眾帶來了經濟和心理上的負擔,也容易導致領導幹部建立小圈子,拉幫結派,最終走向腐敗的深淵,所以,把這種歪曲的行為模式引向正軌勢在必行。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正確的人情消費觀。通過電視廣播和宣傳畫等宣傳大操大辦的危害性,對婚喪嫁娶的主辦者,進行思想上的教育,通過簡化儀式、縮小規模杜絕大操大辦;

二是黨員帶頭村社引導,黨員幹部和村幹部首先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政府可明文規定禁止不必要的宴席和操辦規模,從領導幹部身上抓起杜絕不正之風,帶領民眾文明操辦婚喪嫁娶儀式;

三是倡導艱苦奮鬥的傳統文化教育。以勤儉為貴,以質樸為美,建立起良好的價值判斷體系,大興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之風 。 

時下,正是學生升學和新人婚慶集中的節點,一些地方名目繁多的升學宴、謝師宴又開始登堂入室。值得注意的是,一領導幹部藉機盤算著利用子女婚慶或升學之機遍請賓朋、藉機斂財。要剎住這股歪風,必須對違規宴請、變相操作的領導幹部,堅決從嚴從快查處。對違反規定的公職人員,要追究設宴人、赴宴人以及分管責任人和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乃至取消設宴人所在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