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稱人工浮島、生態浮床(生態浮島)。 生態浮島是綠化技術與漂浮技術的結合體,一般由 浮島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裝置以及水生植被。

簡介

人工浮床又稱人工浮島、生態浮床(生態浮島。自20年前德國BESTMAN公司開發出第一個人工浮床之後,以日本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成功地將人工浮床套用於地表水體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近年來,我國的人工浮床技術開發及套用正好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研究與套用結果表明,在藻化嚴重的富營養化水體致力於修復過程中,採用人工浮床作為先鋒技術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動物得到自然恢復或在人工協助下恢復。

分類

人工浮床類型多種多樣,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為消浪形、水質淨化性和提供棲息地型三類,扶床的外觀形狀有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多種。利用生態浮床(ecological floating bed)技術是以水生植物為主體,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為載體和基質,套用物種間共生關係和充分利用水體空間生態位和營養生態位的原則,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削減水體中的污染負荷。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直接利用水體水面面積,不另外占地。

結構

生態浮島是綠化技術與漂浮技術的結合體,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浮島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裝置以及水生植被。框架可採用親自然的材料如竹、木條等,植物生長的浮體一般是由高分子輕質材料製成,質輕耐用,浮島上植物一般選擇各類適宜的陸生植物和濕生植物。

淨化原理

生態浮床的淨化作用原理:一方面,表現在利用表面積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濃密的網,吸附水體中大量的懸浮物,並逐漸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謝水中的污染物成為無機物,使其成為植物的營養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植物細胞的成分,促進其生長,最後通過收割浮島植物和捕獲魚蝦減少水中營養鹽;另一方面,浮島通過遮擋陽光抑制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少浮游植物生長量,通過接觸沉澱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華”發生,提高水體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對於前者更為明顯,同時浮島上的植物可供鳥類棲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魚類和水生昆蟲生息環境。
生態浮床有淨化水質、美化水面景觀、提供水生生物棲息空間及進行環境教育等多種功能。其優點如下:(1)浮島浮體可大可小,形狀變化多樣,易於製作和搬運;(2)跟人工濕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3)無需專人管理,只需定期清理,大大減少人工和設備的投資,降低了維護保養費和設備的運行費用等。
生態系統體現濕地淨化水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