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輦

京輦,漢語辭彙。 拼音:jīng niǎn 釋義:指國都。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其好事者,朝夕放效,所謂京輦貴大眉,遠方皆半額也。”

《後漢書·周舉傳》:“及還納言,出入京輦,有欽哉之績;在禁闈,有密靜之風。”

唐權德輿《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京輦辭芸閣,衡方憶草堂。知君始寧隱,還緝舊荷裳。

宋 劉敞 《雨過前軒偶記》詩:“忽驚謝去塵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輦。”

宋 劉克莊《漢宮春·呈張別駕》:京輦相逢,憶茂陵臨御,俱詣天官。絳紗玉斧咫尺,先引頭班。桃花滿觀,與貞元、朝士同看。歸騎晚,春城笳吹,冶遊侵曉方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