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高速路

1.2 1.3 1

第一章 工程概況

1.1 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京昆高速公路(大苑村-市界段)工程
(2)建設單位:北京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3)建設地點:北京市房山區
(4)建設性質:新建
(5)公路等級:高速公路
1.2 地理位置及路線走向
京昆高速公路(北京六環路-市界段)位於北京市西南部,實施段全部位於房山區。京昆高速公路(北京六環路-市界段)起點為西六環良坨路立交,向西從青龍湖鎮南側,沿南水北調二級防護線北經崗上村、倪家溝至沙窩村與通道一匯合,之後路線上跨閻東路和良坨鐵路,沿大石河東岸在K25+600處下穿50萬伏高壓走廊至長周路,之後斜向西南跨大石河,由夏村西北斜向西南,從二站村西上跨京廣與京原鐵路聯絡線和房琉路後線位從石樓鐵路編組站南側向西由楊駙馬莊和東營村之間穿過,在韓村河工業區和規劃建設區北側,經尤家墳村向西至東周各莊天開村,之後線位斜向西南,經玉山汽車教練場、三座庵村,從石水路與雲居寺路口向西南經廣祿莊東至塔照村,之後路線跨過北拒馬河至鎮江營西南市界處與河北段接線,路線長度51.8km。
1.3 項目建設意義
京昆高速公路作為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擬建公路是北京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連通北京市區、房山及周邊地區和公路沿線地區。工程建設將推動西部郊區的城市化進程,使其與城區的聯繫更加緊密。本工程的建設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京昆高速公路(大苑村-市界段)的建設完善了國家高速公路網、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網、北京市幹線公路網,促進了區域路網整合,最佳化。同時公路的修建會分流京石高速公路交通壓力,解決西南方向時有發生的擁堵問題。
本工程的建設,有利於區域內的物資流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形成有效的資源輸出通道,實現與外部區域優勢互補,改善投資環境和旅遊環境,從而增加中外遊客的旅遊人數和地方財政收入,為區域的旅遊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4 項目概況
本項目路線總長為51.8 km,設計速度120km/h,全部為新建。
項目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1。
表1.1 主要技術指標統計表
序號 項目 單位 技術指標
1 公路等級 高速公路
2 設計速度 km/h 120
3 路線長度 km 51.8
4 車道數 道 6
5 路基
寬度 整體式 m 35.5
分離式 m 17
6 中央隔離頻寬度 m 2
7 行車道寬度 m 3*3.75
8 硬路肩寬度 m 3.5
9 極限最小平曲線半徑 m 1000(700)
10 不設超高平曲線半徑 m 5500(4000)
11 最大縱坡 % 3
12 最短坡長 m 300
13 停車視距 m 210
14 汽車荷載等級 ﹣ 公路-I級
15 橋涵設計洪水頻率 ﹣ 1/100(特大橋1/300)
16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g 0.20
1.5 主要工程數量
全線共設定互通立交12座,分離式立交9座,通道14個;共有跨河橋12座,其中特大橋2座,大橋5座,中橋5座;隧道3座,總長度3620米(雙線隧道);涵洞113道。擬建項目的建設規模見表1.2。
表1.2 建設規模
項目 單位 數量 項目 單位 數量
路線里程 km 51.8 涵洞 道 113
占用土地 hm2 563.89 互通式立交 座 12
拆遷建築物 m2 551160.74 分離式立交 座 9
路基土方 填方 萬m3 558.24 隧道 m/座 3620/3
挖方 萬m3 154.94 匝道收費站 處 1
橋樑 特大橋 m/座 6628/5 通道 道 14
大橋 m/座 9558/27 匝道收費站 處 12
中橋 m/座 1000/13 停車區 處 1
投資概算 億元 120.23 主線收費站 處 1
1.6 交通量預測結果
擬建項目各特徵年交通量預測見表1.3。
表1.3 項目各特徵年交通量預測表
路段 2013年 2019年 2028年
通道二 45935 50258 60450
京良立交以南 30061 40068 51884
1.7 投資及工期安排
本工程計畫建設工期為24個月。擬於2010年10月開工,2012年10月完工。
本工程建設里程51.8km,項目投資總額為1202274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23210萬元。

第二章 環境現狀評價

2.1 自然環境
(1)地形地貌
房山區位於北京市西南,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為永定河洪沖積扇平原。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質構造明顯控制著地貌形態。良鄉~前門斷裂以東,至少有一定範圍為早白堊沉積層物源地。在坨里出露的及平原下埋伏的早白堊紀沉積層分布範圍,大體上代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斷裂升降形成的山間斷陷盆地的底部平原。從坨里礫岩和鑽孔中所見的白堊紀沉積,大致說明物質主要來自火山岩分布區域。房山區範圍內的山地部分,沉降幅度略小一些,褶皺後所產生的主要形式又轉而為穹窿、盆地等。地貌類型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和窪地。全區總面積2019 km2,以100m等高線為界,山區面積1327.2km2,占全區總面積的65.7%,平原面積691.8 km2,占全區總面積的34.3%。
本項目主要位於房山區山前地區,局部經過丘陵地帶。路線總體地勢北高南低。
(2)氣象
房山區地處溫暖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秋季秋高氣爽而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其中,西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0.8℃,無霜期150天左右;東南部平原區年平均氣溫11.6℃,無霜期190~200天。大石河以西的山區、丘陵地帶,屬北京市山前暖區,平均氣溫在12℃以上,無霜期185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55mm左右,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降雨強度大,多冰雹、大風。冬春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風,夏季盛行西南和偏南風。平原年平均風速為2.3m/s,山區為1.82.3m/s。
(3)地表水
房山區境內主要河流有13條,其中大石河、拒馬河、小清河3條為較大河流。大石河發源於境內,其它兩條河發源於境外,為過境河。房山境內區境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有永定河、拒馬河、小清河、大石河、刺蝟河、丁家窪河、東沙河、馬刨泉河、周口店河瓦井河、牛河、胡良河、南泉水河。工程所在區域水系圖見圖3.1-1。
與本項目相交的主要河流為大石河、北拒馬河、周口店河、夾括河、馬刨河泉、南泉水河及刺蝟河。
(4)工程地質及地震烈度
房山區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035m(白草畔主峰),最低海拔26m(立教窪),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台地和沖積平原,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房山為石質山區,山區岩石主要為石灰岩,煤炭產區則以砂岩、頁岩為主,丘陵區有少量花崗岩。按地質年代出露的有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的大面積石灰岩,還有石炭紀、二疊紀等砂面岩及少量的灰綠岩。
北京地區為華北地震活動區,根據“北京地區地震烈度區劃圖”,本項目所在地區地震烈度為8度。
2.2 社會環境
1. 本工程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途經房山區的青龍湖鎮、閻村鎮、城關鎮、竇店鎮、石樓鎮、韓村河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等9個鎮。
2. 房山區位於北京市西南部,北鄰門頭溝,南與河北省涿洲市接壤,東部和東北部同大興縣、豐臺區毗連,西鄰河北省淶水縣。位於東經115°25'~116°15',北緯39°30'~39°55'。全區總面積1989.54 km2,轄8街道、6鄉、14鎮,2008年末戶籍人口約76.5萬,人口密度為379.0人/ km2。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1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114.6億元,比上年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95.2億元,比上年增長6.8%。2008年,房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328.9元,同比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073元,同比增長12.2%。
3. 房山區有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其中煤炭的儲量占全市第二位,大理石占全市儲量的44%,是京郊的“建材之鄉”、“煤炭之鄉”。
4.房山內共有68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比較著名的有周口店遺址、雲居寺、琉璃河商周遺址、竇店土城、良鄉多寶佛塔、萬佛堂、金陵、白水寺石佛等等。
房山區旅遊資源豐富,區內比較著名的景點有石花洞、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居寺、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上方山雲水洞、銀狐洞、平西烈士陵園、十渡等。
2.3 生態環境
1.土壤
房山土壤含7個土類,21個亞類,56個土屬,173個土種。其空間分布特點是,土壤隨海拔由高到低表現了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各土壤亞類之間反映了較明顯的過渡性,其分布規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潮土→沼澤土→風沙土→水稻土。由於不同地區的成土因素的差異,土壤分布有明顯的地域分布規律。
2.土地利用
根據《北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目前全市土地總面積24615805.5畝。房山區現有土地總面積為2984.3千公頃,其中耕地481.2千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12%。房山區土地開發利用的程度與水平較低,遠遠低於北京市平均水平,有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餘地。
3.耕地
項目沿線所經9個鎮擁有耕地的面積數量不均,沿線各鎮耕地面積最大的是水澆地,其次為旱地,水田很少。各鎮人均耕地面積不等,最多的是長溝鎮為1.7畝/人,最少的為城關鎮、閻村鎮僅1.0畝/人,低於我國人均耕地面積1.41畝(2004年)。
4.生物多樣性
項目所在地房山區內植被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並混生溫帶針葉林,植被表現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分布。項目沿線無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評價範圍內主要的樹種有楊、松、柏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西瓜等;項目經過淺山丘陵地區無國家級保護動物,只有市二級保護動物環頸雉、蒼鷺等。還有草兔分布。
5.水土保持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2000年3月23日),本工程北京市房山區屬於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近年來,項目地區實施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封山育草等水土保持措施。2009年間,房山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共發展166.42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9.2平方公里,完成生態林13779畝,經濟林7364畝,通過治理,水土保持效益比較明顯。但是當地旅遊業的不斷興起,給當地的水土保持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6. 景觀現狀
本工程沿線村莊分布較多,沿線景觀以人工景觀為主。根據現場踏勘和資料收集,本工程沿線的重要景觀類型有:(1)自然景觀:河流景觀、植被景觀;(2)人工景觀:農田景觀、人工林景觀。
2.4 聲環境
本工程沿線評價範圍內共有噪聲敏感點24個,其中3所學校,21個村莊。
根據現狀調查結果,公路評價範圍內現有噪聲污染源主要是來自村莊的生活噪聲,局部路段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噪聲和交通噪聲影響,但均能滿足相應的聲環境功能要求,聲環境質量現狀總體良好。
2.5 地表水環境
1. 本工程跨越的主要河渠及水庫分別是:刺蝟河、北拒馬河支流、崇青東、西乾渠、南水北調乾渠、大石河、馬刨泉河、周口店河、夾括河、天開水庫、南泉水河。
2.目前,經現場勘測和走訪得知,本工程經過的多條河流乾涸多年。因此未進行河流現狀監測。
2.6 環境空氣
1.項目所經地區冬春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風,夏季盛行西南和偏南風。平原年平均風速為2.3m/s,山區為1.823m/s。
經現場踏勘,本工程沿線沒有大型工業污染源。
2.經現狀監測,
(1)沿線兩個監測點測得的NO2的日均值濃度範圍為0.057~0.112 mg/m3,均滿足《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環境容量較大。
(2)兩個監測點TSP日均值濃度在0.09~0.37 mg/m3之間,超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值。個別值超過標準,超標率達到28%,主要原因是監測時風力稍大,颳起路面揚塵所致。

第三章 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結論

3.1 社會環境影響
1.京昆高速公路(大苑村-市界段)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十一五期間將重點建設“四射五縱十橫及四個重點路段”中四射之一,即本項目屬於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
擬建公路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本工程路線選線時充分考慮了北京市房山區及其所經鄉鎮的發展規劃,原則上與近遠期規劃不發生矛盾,並與之相協調。在與六環路、108國道、良坨路、京周路、大件路、長周路、房易路、岳聖路等設定互通式立交,便於城鎮對外交通銜接,工程的建設為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促進所經區域的經濟發展,發揮連線首都城市中心、房山區與沿線省份的橋樑紐帶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2. 擬建公路是北京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連通北京市區、房山及周邊地區和公路沿線地區。工程建設將推動西部郊區的城市化進程,使其與城區的聯繫更加緊密。本工程的建設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本工程所經過的房山區有豐富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其中煤炭的儲量占全市第二位,大理石占全市儲量的44%。因此,本工程的建設,有利於區域內的物資流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形成有效的資源輸出通道,實現與外部區域優勢互補,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城市建設、工業、旅遊業發展。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對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適的旅途、方便的生活環境及沿途景點成為旅客選擇出行路線的重要因素。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本工程經過的區域也有很多著名的旅遊勝地和風景名勝。擬建公路的建設將大大改善旅遊環境,從而增加中外遊客的旅遊人數和地方財政收入,為區域的旅遊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根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本工程共需徵用土地8458.39畝,拆遷建築物共551160.9m2。征地、拆遷房屋直接對沿線地區的社會環境產生影響,建設期和營運期對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這些影響可以通過工程設計、環保措施、經濟補償和組織管理等措施得到解決或減輕。涉及到征地或者拆遷的,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補償工作,同時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和拆遷安置工作。
4.本工程公路等級為高速公路,共設定互通立交12座、分離式立交9座、通道14道等橫向交通設施。另外大部分大、中橋樑邊孔都留有人行和車輛通行道路,可作為橫向通道使用。沿線平均2.47km就設定1處橫向通行設施,可方便公路沿線附近居民出行。
5.本工程跨越的等級公路有:六環路、良坨鐵路、閻東路、紫十路、京良路、大件路、京周路、長周路、燕采路、顧鄭路、房易路、岳聖路等,本工程通過設定互通或分離立交通過,地方道路則通過設定通道的方式跨越。本工程通過與主要相交道路設定的立交和通道,使本工程與公路網系統、城市道路網以及地方區域路網系統銜接,聯繫北京市區和周邊相鄰區域。
全線共設互通立交12座、分離式立交9座,通過這些立交,可合理連線現有路網,解決了幹線公路與地方道路的銜接及交通轉換問題。
施工期將不可避免地對沿線居民的通行造成短時不便,施工時,承包商應與當地交通、公安部門充分協商,進行專門的施工期交通指揮疏導,儘量減少公路施工對現有交通的干擾。
6.本工程在灌區農田灌溉系統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對於過水斷面較大的河流、乾渠等,均設定橋樑跨越,對於支渠、水溝等設定涵洞通過。全線設定跨河橋12座,其中特大橋2座,大橋5座、中橋5座,涵洞113道,不切割河網、溝渠,基本保持現有水利設施的布局,對沿線的水利、灌溉等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不會造成河渠堵塞,基本可以保證沿線農田水利設施安全暢通。
7.根據本工程路線設計方案,評價組走訪了沿線的文物保護單位,沿線地面主要的文物為北京市級保護文物應公長老壽塔,房山區級保護文物鎮江塔,均不在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因此本工程對這兩處的文物保護單位影響不大。
根據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見,對工程涉及地上文物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如涉及到的,工程方案應調整,避讓文物建築,須依法原址保護文物建築。同時施工期應建立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派專人進行監督,保證文物不受到破壞。
3.2 生態環境影響
(1)工程永久占地563.89hm2,平均每公里占地約10.89hm2,遠遠大於平原微丘區的高值(9.3964hm2)。因此,本工程占地不能滿足公路用地指標要求,建議在下一步設計過程中,削減用地,使占地合理。相對於永久占地來說,臨時占地(暫未確定)對地表的植被是短暫的、非永久性的,待施工完畢後只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植被的恢復基本上可恢復甚至超過原來水平,因此其產生的不良影響相對較小。
(2)本工程填方總量為558.24萬m3,挖方總量為154.94萬m3,借方總量為403.30萬m3。填方等於挖方和借方之和,路基土石方總體平衡。工程挖方全部利用,不產生棄方,不設定棄土場
(3)工程沿線經過的9個鎮中,徵用青龍湖鎮的耕地數量最多(1286.36畝),其次為石樓鎮(1182.6畝),韓村河鎮(1127.84畝),大石窩鎮(717.05畝),其它5個鎮被徵用耕地面積的數量較小。由於耕地面積小,青龍湖鎮、石樓鎮、韓村河鎮、大石窩鎮的農業生產受工程建設的影響最大;其它5個鎮相對而言,受影響較小,基本不會對土地利用格局和農業生產結構產生大的影響。
3.3 聲環境影響
1.根據《建築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施工機械噪聲達標距離為:土石方施工階段晝間28m,夜間281m;結構施工階段晝間35m,夜間199m。晝間施工機械噪聲對村莊敏感點影響不大,受施工期施工噪聲影響較小;夜間施工將對沿線評價範圍內居民休息干擾較為嚴重。隨著公路的竣工,施工噪聲的影響將不再存在。施工噪聲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暫時的、短期的行為。
2. 本工程隧道距陳家片和三座庵村較近,施工時應注意爆破施工對居民的影響,建議在居民住宅附近施工時,根據薩道夫斯基公式估算出一次爆破允許的單段起爆藥量,同時對居民住宅進行爆破震動跟蹤監測,以便適時調整爆破參數,從而提高爆破的安全性,夜間禁止爆破施工。
3.本工程沿線評價範圍內的24處敏感點營運期有不同程度超標,晝間各階段不超標;對超標敏感點應及時採取措施,降低交通噪聲影響,保證營運期敏感點達標。
3.4 水環境影響
1.施工期
施工期對水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建築材料的運輸和堆放、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排放及橋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鑽孔泥漿、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清洗水。
橋樑施工時需要的物料堆放在兩岸,若管理不嚴,遮蓋不密,則在雨季和暴雨期受雨水沖刷進入水體從而污染水體;施工區內含有毒物質的材料如瀝青、油料、化學品物質等,如果保管不善被暴雨沖刷進入水體會對水體造成較大危害。因此,施工中加強管理,採取有效措施禁止這些廢物和有毒物質進入水體,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其對水體造成的影響。
(2)本工程在工程施工中,橋墩基礎、墩身、臨時支撐等水下工程對局部底泥與水體的擾動將對水體水質產生影響,但橋樑橋墩施工採用現代化機械作業和圍堰施工工藝,對水流、河床基本無擾動,僅在施工初期,構築圍堰作業場地會產生局部的河底擾動,因底泥浮起而使局部水體中泥沙等懸浮物增加,這種影響是暫時的,將隨著施工期的結束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3)橋樑建設中,應在機械下水前仔細檢查,保證下水機械無機械故障,無潤滑油和燃料油跑、冒、滴、漏的現象;在機械下水後,堅持日常檢查,如發現有滲漏的現象,應立即採用容器收集,運至陸上回用或作為燃料使用,並對機械進行維修,禁止直接排放。
(4)公路施工時,固定生活點比較分散,生活污水產生量較少,一般對環境影響較小。大型橋樑施工營地多位於河流附近,施工期間人員比較集中,施工期較長,生活區會產生較多的生活污水,並且易排入沿線河流,對水環境影響較大。如果這些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入附近水體,將對水質產生嚴重影響。為此,橋樑施工中,施工營地應布置至少離河流100m以外的範圍。
(5)擬建項目跨越刺蝟河、馬刨泉河和北拒馬河。在施工中要加強管理、採取有效防範措施,防止工程施工對水環境的影響。
(6)擬建項目兩次跨越南水北調總乾渠。根據《關於劃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工作的通知》(國調辦環移[2006]134號),乾渠工程外邊線向兩側外延50米為一級水源保護區範圍,此範圍內不得建設任何與中線總乾渠水工程無關的項目。
考慮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各方面的影響,工程線位難以調整,必須經過南水北調乾渠。因此,為了確保飲用水安全,跨越南水北調乾渠的橋樑或立交採取“一跨過河”的通過方式,同時加強橋樑防撞系統的設計。
2.營運期
營運期水環境影響主要來自路面徑流和停車區的生活污水對地表水體的影響。
(1)路基排水採用邊溝排水形式,設施與當地排水系統相協調,注重與農田水利設施配合。同時考慮環保因素,排水系統增加沉澱池、應急池。路面排水由路肩排水與中央分隔帶排水組成,路肩排水設施由路面橫披、急流槽等組成。同時對跨河橋樑設定沉降池,收集路面匯水,污染物對河流原有背景濃度的增加量很小,對水體影響甚微,不會改變河流原有水質類別。
(2)考慮到沿線敏感水體較多,建議停車區、服務區、養護區、收費站、檢查站污水處理達標後應優先考慮區內綠化清潔,不外排,不會對沿線水體造成污染。沿線收費站、通信管理中心採用二合一免沖洗廁所,由專業的單位定期清運後處理,也不會對沿線水體造成影響。
(3)在營運期,公路管理部門應制定危險品運輸風險應急計畫,發生事故後能夠及時處理,把事故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3.5 環境空氣影響
1.本公路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對沿線環境空氣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築路材料的攪拌、運輸過程中形成的揚塵,土方的挖、運、倒等產生的揚塵和車輛輾壓土路帶起的揚塵,瀝青攤鋪時的瀝青煙、動力機械排出的尾氣等。其中以揚塵污染和瀝青煙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為突出。因此攪拌站、預製廠等施工場地合理的布設對居民的影響程度減至最少尤為重要。
2.道路施工作業必然對沿線環境空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這種污染是短期的,工程結束後,這種污染將逐漸減輕或消失。
3. 類比分析表明,本工程營運期NO2濃度也可以滿足《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限值要求。可見,營運期汽車尾氣對沿線大氣環境影響不大。

第四章 主要環保對策措施結論

4.1 社會環境
1.建設單位應嚴格根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等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規定製訂補償標準,包括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等。具體補償標準在設計階段徵詢地方政府的意見,具體實施與地方政府相協調。
2.對征地補償、拆遷安置等內容應向所在村莊的村民公開。內容包括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等。沿線附屬設施的工作人員應優先聘用被占地、有拆遷的民眾。
3.在本工程正式開工前,建設單位可成立征地拆遷辦公室,對拆遷戶應做到住戶核實,了解拆遷戶的具體要求,採納公眾合理的意見,並妥善解決征地、拆遷後的農民、個體經營者的生活和經營。必須保證拆遷戶有屋可居,且居住水平應不低於拆遷之前。另外,拆遷和安置之間的銜接工作,避免拆遷戶沒有安身之所等局面。
4.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跟蹤檢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實施情況,督促有關部門嚴格兌現補償費用,不得侵占、截留、挪用,並落實安置措施;對失地農民所屬鄉鎮或行政村可以對耕地進行調劑重新分配。
5. 拆遷安置及補償應在工程開工前完成,確保拆遷戶居民的居住和經濟權不受影響,對特困戶、脆弱群體應予照顧支持。安置工作以不影響城鎮建設發展規劃為前提,在當地政府的積極配合下統籌安排,充分協調,妥善安置,在安置地點統一規劃,同時應注意在拆遷重建中不得占用耕地,防止多占耕地。
6.建設單位應與當地交通、公安部門充分協商,進行專門的施工期交通指揮疏導,保證交通安全,並在所使用的運輸通道交通尖峰時間停止或減少車輛運輸,以減少車輛擁擠及其噪聲。
7.建議建設單位施工期僱傭人工應優先考慮被征地較多的農戶,以解決短期的生活經濟來源。
8. 採取墊高一側通道方式的措施,同時設定排水槽並引至路基邊溝,以此減緩通道積水,方便沿線居民的通行。在涵洞路段施工時,應首先安排涵洞工程的施工,保證農田灌溉的需要。涵洞竣工時,應對涵洞內雜物進行清理以保證暢通。
9.擬建公路沿線地面主要的文物為鎮江塔、應公長老壽塔,雖然不在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所收影響較小,但是公路建設時,還是要制定相對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應急方案,在文物所在路段施工時,保證文物不受到破壞。施工時發現的未被勘探出的文物立即進行保護,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4.2 生態環境
1. 建設單位應儘快委託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洪評,以配合本評價報告的完成。
2.不得在基本農田區內取土和設定臨時用地。儘可能選擇廢棄地、荒地、疏林地以及適宜的未利用地等非耕地作為臨時施工場所。
3. 鑒於工程不設定取土場,借方全部外購,在進行商業購土之前,建設單位應選擇政府認可的正規商家,並與之簽訂有關明確取土後生態恢復責任的契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嚴禁在河道挖沙取土。同時做好土石方臨時堆放點的生態保護措施和清表土的臨時防護、利用工作。
4. 本項目臨時工程包括施工營地、臨時預製場、拌和場及施工便道等,其設定應根據周邊環境特點,採取合適的防護及恢復措施。
5. 加強對沿線綠化的管理和維護。
4.3 聲環境
1.控制公路沿線建設,項目沿線在進行長期規劃時,不宜將距路中心線200m以內區域作為居住用地,特別是對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特殊敏感建築的規劃建設。如不可避讓需建設上述敏感建築時,應自行採取降噪措施。
2. 應根據預測結果,對受影響的聲環境敏感目標從公路設計時就考慮減噪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活動,減少施工噪聲影響時間,避免高噪聲施工機械在同一區域內同時使用。
3.分析了各種措施的適用性,結合各村莊的具體情況,對營運期超標的敏感點選擇安裝聲屏障、通風隔聲窗等適當的降噪措施。
4.4 水環境
1.本工程跨越的主要河流為刺蝟河、大石河、天開水庫、北拒馬河等,雖然所經河流多年無水,但是為防止危險品運輸車輛交通事故對水質造成的嚴重污染,在橋樑設計中,應加強防撞欄的設計。為防止雜物棄入河流,在刺蝟河、大石河、天開水庫、馬刨泉河、夾括河、北拒馬河橋樑兩側應設定高防護網,防止雜物棄入河流。
2. 路線跨刺蝟河、北拒馬河、南水北調乾渠時,應設計封閉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統,在橋面兩側設定縱向引水槽,並在橋頭處(岸邊)設定沉降池,將橋面徑流引入池中。嚴禁路面(橋面)徑流流入水域中,排除車輛在橋上發生泄漏事故後危險品進入水體的風險。
3. 建議公路管理部門在營運期制定危險品運輸風險事故應急預案,將本工程風險事故應急預案納入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項應急處置預案中,統一進行管理和防範。發生事故後能夠及時處理,把事故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4. .在大橋附近設定緊急報警電話一覽表,註明相應公路管理部門、公安消防、環保部門的電話號碼。一旦發生事故,駕駛員和任何發現人員應立即通知上述有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
5. 營運期工程沿線服務設施除養護區的生活污水可排入市政管網外,其它服務設施均需安裝污水處理裝置,污水經處理後達標排放。
6. .營運期,建議加強橋面徑流收集系統的維護養護工作,防止因管道堵塞、損壞等原因橋面徑流未流入沉澱池,而直接進入敏感水體。
4.5 環境空氣
1.為防治和緩解施工期大氣污染,擬在未鋪裝路面、粉狀建材堆場採取灑水抑塵等措施;瀝青和灰土攪拌站應合理選址,並採取嚴格的全封閉作業。瀝青混凝土攪拌站、預製場和灰土拌和站、粉狀築路材料的堆放地點的選址應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避開居民集中區等環境敏感點,並選在距離居民區下風向200m外處。
2.植被對削減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吸附有毒有害氣體、淨化空氣具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建議在公路沿線,特別是敏感點集中路段多種植喬、灌木,營造綠化林帶,選擇抗污染性強、樹冠茂密、樹形優美、四季常綠的喬、灌品種,做到喬灌結合、高低搭配,使之四季都有較好的減污效果。具體實施應與公路景觀綠化工程,以及降低公路交通噪聲的綠化帶工程綜合考慮。
3.執行環境空氣監測計畫,加強道路管理及路面養護,保持道路良好的運營狀態,減少車輛尾氣的排放;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加強車管執法力度,以減少尾氣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 結論

本工程在設計、施工及營運期對沿線生態環境、社會環境、水環境、聲環境以及大氣環境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本評價建議建設單位儘快與相關部門協調,有效、合法地解決工程存在的重大環境制約因素。工程在符合國家、北京市、房山區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建設單位在認真落實本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施工期、營運期各項環境保護措施,保證環保措施與公路主體工程的“三同時”的基礎上,可以使本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至最小。本評價認為工程在環境方面是可行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