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是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三大動機之一,是指個人或企業為了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產生的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基本內容

交易動機是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三大動機之一,是指個人或企業為了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產生的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自己的貨幣需求理論。認為經濟體之所以需要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性偏好”這一普遍心理傾向,即願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動性的貨幣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資產,以應付日常的、臨時的或投機的需要,從而產生貨幣需求。

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是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三大動機。

交易動機,即由於收入和支出的時間不一致,為了進行日常交易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願望。

交易性貨幣需求特徵

(1)它是收入的遞增函式。雖然凱恩斯指出,貨幣的交易需求,主要取決於收入的多少和收入的流通速度的快慢兩個因素,但同時他也指出,貨幣收入的流通速度(V)雖然不是一個常數,但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它幾乎不會變動”。因此,人們出於交易動機而經常持有的貨幣量是收入的函式,它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只是兩者“增加的比例不一定相同”。凱恩斯的這種提法不太明確,故後來他的追隨者鮑莫及托賓對此作了補充。
(2)出於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主要用於商品交換,因此,這部分貨幣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發揮流通手段的職能。
(3)相對穩定,可以預計。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當前某一時期(一個月,或一年)內用於交易的貨幣金額、用途、支出時間是完全可以事先預計的,故這類貨幣需求可以事先確定,比較穩定。
(4)對利率的反應不太靈敏。因為貨幣只具有流動性,自身不能產生收益,持有貨幣同時就不能持有其他資產(例如債券),就要犧牲利息,故人們持有的貨幣量對利率變化就不能不有所反應。凱恩斯雖然認為這種“反應不太靈敏”,但並不排斥反應的存在,不排斥它是利率的函式,即當利率升高時,“使用現金就會節約”,“利率降低時,就會吸納較多的現金”。這表明在貨幣的交易需求與利率之間的關係問題上,凱恩斯依然認為,人們出於交易動機而持有的貨幣量也或多或少依存於利率的高低,只是反應不太靈敏而已,這種不靈敏的反應緣於這種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交易需求。

交易動機的分析

在商品經濟中,無論個人和廠商,都在市場上出售物品和勞務(包括要素勞務)以獲得貨幣,並且又用貨幣購買別人提供的物品和勞務。在這裡,貨幣是作為交換媒介來使用的。為了日常的交易而持有貨幣,是由於人們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同時進行的。一個人的收入和支出的時間越是接近,為了交易的目的而乎均保留在身邊的貨幣就越少。例如假設某君每月初收入工資400元,並且在一個月內平均支出全部數額,則他手邊持有的貨幣,第一周的第一天為400元,第二周的第一天為300元,第三周的第一天為200元,第叫周的第一天為100元,周末持有的金額為零。這樣,他在一個月內平均每天在手邊持有的貨幣(貨幣需求)將是每月收入的一半即200元。如果假設每周發一次工資100元(一月四周共400元),則某君一個月內平均每天持有的貨幣將是50元。由此可見,個人和廠商為了作為交易媒介而需要在手邊持有的貨幣,是隨領取收入的次數的增加而減少的。
如上所述,出於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雖然收入和支出的時間間隔因人麗異,因企業而異,但從全社會看,總的時間間隔(加權)平均數以及由此決定的貨市流通速度,取決於諸如支付習慣、工業集中程度以及其他制度性因素,因而在短期內可視為穩定的、所以在進行短期均衡分析寸,一般把作為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視為收入的線性函式。兩者具有固定比例關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