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妻龔氏壙銘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彭績秋士具舟載其妻龔氏之柩,之吳縣九龍塢彭氏墓,翌日葬之。 於是彭績得知柴米價,持門戶,不能專精讀書,期年,發數莖白矣。 “於是彭績得知柴米價,持門戶,不能專精讀書,期年,發數莖白矣。

作者

彭績 (1742-1785)字其凝,更字秋士,江蘇長洲 (今蘇州市)人。絕意科舉,一生貧困。有 《秋士先生遺集》。

原文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彭績秋士具舟載其妻龔氏之柩,之吳縣九龍塢彭氏墓,翌日葬之。龔氏諱雙林,蘇州人,先世徽州人,國子生諱用鏊之次女,處士諱景騤之冢婦。嫁十年,年三十,以疾卒,在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之十二日,諸姑、兄弟哭之,感動鄰人。於是彭績得知柴米價,持門戶,不能專精讀書,期年,發數莖白矣。銘曰:作於宮,息土中,吁嗟乎龔。

評析

本文是彭績為中年早逝的妻子龔氏所作的壙銘。彭績乃一介寒士。“貧賤夫妻百事哀”,從作者的《悼亡詩》里,我們可以得知他們常常衣食不繼,龔氏曾經有過 “乍寒十日坐西風”、“乞米供姑自食菱”的經歷。作者在銘文中並未正面描寫龔氏清貧自守、尊老愛幼的美德,而只是道出了一個事實:妻子死後, “於是彭績得知柴米價,持門戶,不能專精讀書,期年,發數莖白矣。”語極平常,卻將龔氏生前操持家計之艱辛,患難夫妻之相知,以及作者對亡妻的深沉追懷之情,真切地表現出來,這篇文章的感人之處,正在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