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ꀇ方罍

中國古代的青銅酒器

亞ꀇ方罍亞ꀇ方罍

亞ꀇ方罍,通高60.8cm,寬37.6cm,重20.8kg。
罍方體,方口,有蓋,直頸,肩部兩側各有一獸首銜環,鼓腹,正背兩面各有一浮雕獸首,腹部正面下方有一獸首鋬,方圈足外撇。蓋、頸、腹、足上均有8條縱向凸棱,蓋作屋頂形,頂上有一鈕。鈕、蓋、腹部飾獸面紋,頸、肩、足部飾夔紋。
蓋、器有9字對銘,蓋銘2行,器4行:
亞ꀇ(音酗)者ꀈ(音司)以
大子尊彝
銘文大意是:為祭祀歷代先王后妃及太子而做該器。“亞ꀇ”是做器者的族名。

關鍵字

夔紋

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夔,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尊彝

金文中,尊是雙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銅器中祭祀禮器的共名。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合使用的形式,多見於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對銘

銅器研究中的術語。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蓋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時在蓋和器上鑄有文字內容、字數及字型完全相同的銘文,稱為對銘。 

銘文拓片

亞ꀇ方罍蓋銘 亞ꀇ方罍蓋銘
亞ꀇ方罍器銘 亞ꀇ方罍器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