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帶絛蟲

亞洲帶絛蟲或稱亞洲牛帶絛蟲是1988年由范柔真氏在台灣首先報導,故稱之為台灣帶絛蟲。

亞洲帶絛蟲Taenia asiatica.
圓葉目: 帶科Taeniidae
東南亞發現一種成蟲像牛帶絛蟲、幼蟲像豬帶絛蟲的人畜共患絛蟲,並首先由台灣學者范氏(譯音)定名該絛蟲特徵是成蟲像牛帶絛蟲子宮有12~19個主側枝中絛期囊尾蚴小只有0.655~2.8050.4~2.475mm。一一頭節有頂突, 頂突上有兩排
幼蟲主要寄生於肝,偶見於網膜、肺及胴體漿膜中。絛期發育快, 感染後16天可發現囊尾鋤, 29天發育到感染期。生存期短(71~97天)。30 天后開始分解、鈣化。終末宿主為人·、中間宿主主要是豬其次是野豬、犢牛、山羊和猴。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和韓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