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崛起的力量

亞洲崛起的力量

《亞洲崛起的力量》是由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發行,作者陳銘。旨在講解以中國、印度及日本為主的東方思想,精要介紹了東方思想文化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規律,視野廣闊,貫通古今,通覽中國、印度與日本文化的歷史,觀瀾索源。值得參考。

內容介紹

《亞洲崛起的力量:一本書讀懂東方思想》旨在講解以中國、印度及日本為主的東方思想,精要介紹了東方思想文化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規律,視野廣闊,貫通古今,通覽中國、印度與日本文化的歷史,觀瀾索源。值得參考。

作者簡介

陳銘,翻譯,畢業於某知名外國語學院。曾出國進修,遊歷多國,回國後致力於文化翻譯事業,精通英、法語言,譯著數十部。喜歡研究語言,對多元文化抱有敬意,在文字間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風俗世事。

圖書目錄

前言1
目錄2
序篇:思想無疆,東西各異,交匯碰撞5
東方思想的世界5
東西方因宗教而不同?8
中印兩國思想的核心10
第一篇:中國思想12
第一章 百家爭鳴:中國思想的源泉12
孔子——聖人亦凡人14
孟子——善辯的亞聖20
荀子——“最為老師”25
道家——萬物遵循“道”而運行29
老子——辯證的“道法自然”之祖30
莊子——千秋一夢迷蝴蝶36
列子——御風而行,風神飄逸44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挑戰者47
商鞅——改革路上的先驅52
韓非——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56
鄒衍——陰陽家的集大成者61
鬼谷子——縱橫家的鼻祖64
張儀——縱橫家的代表人物66
鄧析——我國古代名家的先驅70
呂不韋——懂政治、懂生意73
孫子——被稱為“兵聖”78
其他學派83
第二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85
李斯——法家從此無人86
賈誼——生不逢時的才子91
董仲舒——孔孟之後儒家又一集大成者95
劉向——目錄學的創始人101
王充——無神論的先驅104
第三章 三教合一:儒釋道思想的交融110
嵇康——博學多才的音樂家112
陶淵明——“桃花源”中的田園詩人116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120
柳宗元——“歧黃大師”125
第四章 持續鬥爭帶來思想禁錮的決堤131
魏源——國士無雙132
龔自珍——百年一流137
康有為——維新主帥145
梁啓超——少年中國149
梁漱溟——最末儒者153
馮友蘭——新理學家158
第五章 中國思想的輻射影響164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164
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166
禪的精神168
有名的公案169
中國並未成為佛教國的原因174
朱子的理學宇宙觀176
理氣二元論與人心178
儒學的另一支:陽明學179
朝鮮半島的儒學180
第二篇 印度思想183
第六章 古代印度的思想183
高度代表印度思想的印度教184
雅利安人構建了印度思想186
印度哲學隨著新興階級的經濟能力發展188
探索梵我一如的《奧義書》190
輪迴思想源自於印度的當地原始思想195
第七章 印度佛教思想集錦196
佛教的開始196
敘事詩里的諸神,讓印度教廣布到民間197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終形200
後期密宗融入了坦陀羅派思想205
伊斯蘭教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衝突208
第八章 紮根於印度社會的思想210
誇張的印度時間感211
人生階段區分為“四住期”213
印度認為言語蘊含著力量216
瑜伽行者以身體尋求解脫217
充滿神秘思想的哈達瑜伽220
印度思想眼中的人體221
第九章 理性與信仰並蓄——現代印度思想的精髓222
思考與信仰223
宗教與哲學的共同關注225
真理的洞見228
內容的精挑細選230
第三篇 日本思想232
第十章 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232
實學觀念的形成與洋學的發展233
變革思想和批判精神236
國民意識的覺醒237
第十一章 明治前期的啟蒙思潮239
新思想的啟蒙與新國家的構想239
自由民權運動240
第十二章 日本的思想與美意識241
日本思想的原型奠基於獨特之環境241
由好奇心孕育的日本文化243
古代日本與外來思想244
平安時代是國風文化開花之時代247
鎌倉佛教249
思想開花的江戶時代252
日本的美學254
明治時期的東西文化融合2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