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銅錢

五銖銅錢,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貨幣。

基本內容

五銖銅錢

三國 魏

貨幣

直徑2.5厘米、重3.4~3.5克

漢朝穀物的正常價格為每石或每斛(石、斛均合20公升左右)30枚至100多枚銅錢。到了漢朝末年,經濟崩潰,穀物最高價格為每石几萬枚至百餘萬枚銅錢。貨幣不再有意義,經濟活動改為實物交換。魏國統一中國北方以後,第一代皇帝曹丕於公元221年詔令恢復五銖錢的使用,半年後,因穀物價格仍然昂貴,停止使用貨幣,直到公元227年,第二代皇帝曹□時,貨幣才重新使用,標誌了經濟生活走向正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