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節教學法

五環節教學法

五環節教學法,其教學觀旨在在教師有效指導下讓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嘗試,並隨著年齡、學段增長變成完全的嘗試學習者,提高終身學習能力。“有效教學嘗試學習”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從“試”(嘗試學習)到“導”(有效指導)再到“評”(多元評價)的無限循環、螺鏇上升的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的形成需要一個轉變和成熟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概況

當前基礎課程改革中學習理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其“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成為廣受關注的學習理論。有效教學不僅需要從教學角度探討有效,更重要的需要從學習的

“五環節教學法”獲獎證書“五環節教學法”獲獎證書

角度探討有效。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是在教師引導、合作、參與下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運用嘗試學習建構起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條件,學習效果顯著而且學習效率較高,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資源的有效。為有效推進課程改革,構建“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五環節教學模式。

創立者

河南省羅山縣教育教育局數學教研員,河南省“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學術技術帶頭人”,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優秀教研員”、河南省“優秀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魯家寶。

模式分析

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嘗試學習是指先試後導,先練後講,使學生在愉快、民主、和諧的環境中樂於嘗試,在嘗試中成功,在成功中創新,在創新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形成“愉快——嘗試——愉快”的良性循環。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導、合作、參與下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運用嘗試學習建構起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條件,學習效果顯著而且學習效率較高,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學習資源的有效。讓學生學會合作、嘗試,全面體現課程目標,注重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嘗試學習、合作學習過程。有效教學需要在嘗試學習中體現,嘗試學習是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先試後導,全面發展”。

具體環節

五個環節:嘗試自學,發現問題;嘗試交流,生成問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嘗試歸納,整合提高;嘗試套用,提升能力。

基本特點

“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五個教學環節特點可概括為“一、二、三、五”教學模式。即一條思路:以問題引領、先試後導為思路(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二個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三個基本點: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途徑。五個環節:嘗試自學,發現問題;嘗試交流,生成問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嘗試歸納,整合提高;嘗試套用,提升能力。

環節分析

“有效教學,嘗試學習”五環節教學模式就是要實現以問題為主線、以評價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途徑的有效教學。“以問題為主線”就是將文本知識問題化,為知識轉

“五環節教學法”發表的雜誌“五環節教學法”發表的雜誌

化為能力搭建“橋樑”,經過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三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文本內容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評價為手段”就是在三個階段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效果和過程不斷進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評價,達到鞏固和強化知識、技能,感悟知識,提升意義的目的;“以任務驅動為途徑”就是在三個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全體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實現人人學習,全員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課程目標。“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教學模式是一個貫穿教學過程的綜合性教學模式,既是一種適應課堂教學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合作、嘗試學習的“學”的模式。
“問題發現”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學”來發現文本問題。具體是指教師、學生在自學文本中,根據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去發現文本問題,學生將通過自學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系統整理展示。這一行動主要是在課前或課中實施,旨在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培養自主合作、嘗試學習能力,逐步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問題生成”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來體現。針對發現問題進行深度學習、對話、思考、評價後生成新問題。問題生成方式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這一行動主要是在問題發現後實施。旨在實現有效知識遷移,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進一步學會發現問題,培養自主合作、嘗試學習意識,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師生同樂”的課堂教學來體現。針對問題生成後又發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度學習、訓練和評價,使文本課程的深層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問題解決方式主要是通過多元化訓練來實施,這一行動主要是在問題解決時實施,旨在讓學生通過多元化訓練,培養單位時間內的有效學習意識和效益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使學生、教師品嘗到成功之樂。
上述三個要素可以視為教與學的步驟,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都要遵循這種流程和步驟。這種教學模式屬於綜合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也是最基本“胚胎”模式,同時也是一個模式系統,也可以創新出符合“有效教學,嘗試學習”教學思維的若干環節。

評價

五環節教學法,學生,課前,努力使學生被動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性學習,逐步使學生學會依據文本內容,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對學習內容事先進行結構化預習;課中,使學生等待式學習變為體驗式學習,讓學生人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啟開學生嘴,讓他們說起來;放開學生的手,讓他們動起來;調動學生的腦,讓他們活起來。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和同學投入到有效學習中來;課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時進行回歸性自學,鞏固學習效果,促進學業成績持續提高。教師,由課程複製者轉變課程開發的研究者;有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問題發現者;由知識抄寫者轉變為學習活動設計者;由課堂教學管理者轉變為學生有效學習的服務者。教師在備課、上課、評課等不同環節的角色也將發生變化,教師備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從教材到教案,而是“師生共學”;課堂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授和線性參與,而是“師生互動”;課後評價不再是教師層面的主觀評價,而是“師生共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