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縣職業教育中心

多媒體教室2個,建設資金約10萬。 (1)專業機房建設(約100萬元)。 1、工業縫紉機:80台,約合人民幣12萬元。

學校簡介

五河縣職業教育中心前身是五河縣小圩區龍潭湖農業國中,始建於1964年。建校之初,僅有一個教學班,六、七個教師。到了1982年,學校開辦了高中班,有教師十幾人,成為一所農村高級職業中學。1988年至1994年,經上級批准 ,學校招收地方中專班,先後開設了鄉鎮企業管理、機電一體化、農田水利、農村綜合經營、水產養殖等專業,有近千名畢業生,由政府統一分配工作。教師也由十幾人增加到近三十人。1995年以來,學校不斷創新辦學思路,採取多種辦學模式,大膽嘗試聯合辦學,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學生實習單位穩定,就業有保障,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辦學效果良好。此外學校還注重學生參加對口聯考,多年來,有三百多名學生通過對口聯考考入了高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學校不斷調整專業設定,近年來,先後開設了家電、機電、電子、賓館服務、旅遊管理、數控、模具、服裝、電子商務、財會、文秘等十多個專業,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能型人才。2008年3月被經縣編委批准將學校組建為五河縣職業教育中心,2009年11月學校被評為省級示範職業中學,2011年4月被評為安徽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學校現狀

五河縣職業教育中心是一所專門從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中職學校,學校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學校占地面積328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36口教室的教學樓,採用框架結構,配有校園廣播網、有線電視光纜、電腦數據線等;投資270萬餘元建成3700m的宿舍樓一幢;投入100萬元建成可容1500人就餐的餐廳,投入150萬元建成水沖廁所、浴室樓和現代化大門。學校圖書館藏書4.0426萬冊,其中電子圖書0.3萬冊,現有電子閱覽室2個,教師閱覽室1個,座位180個,學生閱覽室3個,座位240個,訂閱報刊102種,能夠充分滿足師生需要,為學校教學和教研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學校擁有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另設定標準水泥球場4片,足球場1片,建成桌球台16個,其它體育設施配套齊全,器材總價值68萬元。學校衛生保健機構健全,醫務室常用器械和藥品齊全,能夠滿足師生保健之用,堅持每年對學生進行常規體檢。現在醫務人員三名,中專學歷二人,大專學歷一人。醫務室管理規範。
學校高度重視各種專業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大量的資金新建成一座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實訓廠房,配有普通車床、普通銑床實訓室兩間,數控車床實訓室兩間,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兩間,鉗工操作室一間、電子電工實訓室一間,服裝設計與製作實訓室一間,學校實驗、實訓儀器設備價值330多萬元。為在崗工人開展短期技術培訓,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進行培訓。近三年為社會培訓各類技術人員計2860人次。學校建有占地近百畝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為全縣農業發展培訓了大量的技術人員。
學校高度重視辦學模式創新,辦學層次多樣,辦學形式靈活。堅持以中職學歷教育為主,短期培訓、技能培訓為輔,進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技能培訓,做到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全日制教育和技能培訓相結合。多年來,學校堅持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多種形式辦學,走出了工學結合、校企聯辦、校校合作的多元化辦學路子,取得了良好效益。
數控技術套用、機電技術套用、種植養殖、服裝設計與製作等專業是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學校現擁有中等職校首批數控技術、機電技術、服裝設計與製作技術示範性實訓基地。學校現有專業專任教師21人,其中本科18人,占本專業教師85.7%;高級職稱教師10人,占33.8%;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1人,占專業教師人數的38.1%;其中省級骨幹教師1名,持有中、初級職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證書的教師有12人,專業教師全部獲得計算機NIT考試合格證書。同時學校還聘任聯辦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及技師、高級工5人作為學校兼職教師。三大專業作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與多家企業掛鈎,及時了解企業需求,認真研究專業發展規劃,掌握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明確培養目標,並對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能力培養、教學評價等進行全面改革。
學校常年開展職業資格培訓工作,獲得社會的普遍好評。培訓工作依託學校的師資、設備和職業技能鑑定站的鑑定資質,面向社會、企業在崗職工和在校學生,廣泛開展車工、鉗工、數控工具機加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等多種中、初級技能資格的培訓與鑑定,為社會下崗人員再就業、企業職工的素質提升、勞務人員技能強化培訓以及學生“雙證制”培訓等方面做了應有的貢獻。
學校推進“雙證書”畢業制度,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100%,大部分畢業生都能拿到兩種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學校的未來規劃

專業建設發展規劃
(一)數控技術專業發展規劃
1、發展規模
按規劃,至2013年我校在校生規模約為2000人,2015年為2500~3000人。目前,數控專業在校生已占在校生總數的20%,按這一發展趨勢以及市場的需求和我校加強該專業建設的努力,到2015年該專業學生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0%,即900人左右,約為20個教學班級規模。
2、數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
為保證足夠的數控實訓課時,加強學生操作能力培養,提高培養質量,學校利用國債資金建設數控實訓基地,集教學、實訓、生產為一體。項目建設包括廠房2400�(2006年底完成1200�),數控工具機42台套;加上現有9台數控工具機和部分普通工具機設備,到2015年設備總量將達到85台套,保證3個班同時可以在數控車間進行實習訓練,還需要購置33台套數控工具機。
3、設備配置
須採購的具體設備如下:(各項資金合計1000萬元)
數控設備(33台,約640萬元):
加工中心 3台 資金約為120萬
數控銑 10台 資金約為200萬
數控車 16台 資金約為230萬
線切割 4台 資金約為50萬
數控刀具、刀柄、量具 資金約為40萬
普通工具機(35台,約210萬元)
普車 23台 資金約為92萬
銑床 5台 資金約為60萬
�床 2台 資金約為15萬
磨床 2台 資金約為15萬
搖臂鑽 2台 資金約為6萬
鏜床 1台 資金約為15萬
刀具、刀柄 、量具 資金約為18萬
數控配套機房4個,2個多媒體教室。(合計96萬元)
現有數控配套機房1個,微機50台,還需建配套機房3個,微機150台,約需資金60萬,
配套教學軟體、仿真軟體:宇龍軟體,約需20萬
斐克軟體約需6萬,總計26萬。
多媒體教室2個,建設資金約10萬。
其他設備(合計64萬元)
鉗工室現有工位50,鬚髮展至150工位,還須建設100工位,需資金約10萬元。
電焊室:現有電焊機(9台套)工位9個,鬚髮展至50工位,還須建設41工位,需資金約4萬元。
plc實驗室30萬
電力拖動實驗室20萬
(二)計算機套用專業發展規劃
1、發展規模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社會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技能型人才,我校的計算機專業招生數將逐年增加,2015年將達到在校生總數的20%,即600人左右,12個教學班。
2、實訓設備配置規劃(約135萬元)
(1)專業機房建設(約100萬元)。
目前,學校計算機機房總共4個,平均每個機房45台計算機,每周全校計算機專業課約需120節,再加上其他專業計算機課和公共課,由於班級多,機房數量有限,一些計算機課程不得不在教室上,極大的影響教學效果。另外由於計算機使用壽命較短(5年),存在自然損耗問題需要補充和更換。按規劃的規模,計算機專業必須擁有3個50台電腦的機房,因此,每年需增加1個機房(20萬元),五年期間需100萬元。
(2)多媒體製作專用機房和網路實驗室建設(約35萬元)
2011年購買60台符合要求的計算機組建一個多媒體製作專用機房,配置掃瞄器、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刻錄機等數據採集、輸出設備。從2011-2013年分批購買10台低檔伺服器及相關的網路連線設備,1套網路管理軟體組建一個網路實驗室。共需35萬元。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的開課率的提高以及計算機軟體的發展,在職業中學計算機的課程也逐步從零起點的教學過渡到非零起點的教學,必須開發新的課程,我校根據市場調查,準備開設多媒體製作和網路管理兩類新課程。多媒體製作課程計畫從平面設計開始,到三維設計,最後到聲音處理、視頻處理。這就要求計算機的硬體要有顯示卡、音效卡、視頻處理卡等設備,而我校現在的計算機都達不到該要求。網路管理課程計畫從網頁設計開始,到網路套用,最後到網路建設和管理。到了網路建設和管理課程時候,就需要計算機伺服器、網路連線設備和網路管理軟體,組建一個網路實驗室。
(三)服裝專業發展規劃
1、發展規模。
服裝專業是我校傳統的骨幹專業。目前,用工市場上服裝操作工供不應求,隨著外貿出口的增長,市內外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呈現強勁的需求勢頭,該專業發展前景良好。適應市場,我校將對該專業進行改造,增加專業模組,增加服裝加工、設計崗位需求的課程設定,進一步加強服裝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招生宣傳,力爭到2015年,使該專業在校生數達到在校生總數的20%,即600人左右。
2、服裝CAD設計機房建設規劃(約40萬元)
1、配套用1個機房,電腦50台,約人民幣20萬元。
2、購置智尊寶坊服裝款式設計系統軟體(北京六合生科技發展公司出品)。產品規格及價格:(1)網路版:約合人民幣3萬元左右,能支持30-35台電腦使用。(2)企業版:2千元人民幣(配合網路版使用,能列印、輸出)。數量及價格:2套軟體,裝配到兩個電腦機房用,約合人民幣6.4萬元。
3、多功能一體機一台:約人民幣2000元。
4、投影儀2套:約人民幣2.5萬元。
5、電腦桌椅:70套約人民幣10萬元。
3、服裝實作室建設規劃(約18萬元)
1、工業縫紉機:80台,約合人民幣12萬元。
2、吊瓶式電熨斗:80隻,約合人民幣1.6萬元人民幣。
3、工作檯:80個,約合人民幣5萬元。
(四)電子電工專業發展規劃
1、發展規模
該專業的培養針對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外資、合資電子企業,主要進行“訂單培養”,這些企業有著龐大的用工需求。我校的招生對象主要是農村國中畢業生,生源充足。目前該專業在校生200餘人,規模偏小。到2015年,力爭使該專業學生數達到在校生總數的20%,即600人左右。
2、實訓設備配置
已有的2個實訓室已滿足目前教學需要,根據五年期間該專業的發展規劃,還需再建電子電工實訓室1個。

多媒體教室整合規劃

按上述各專業規劃,五年期間,共需建設12個擁有50台電腦的專業機房、5個多媒體教室和1個多功能報告廳。隨著我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計算機的公共課的課時也在不斷的增加,按規劃,2013年我校在校人數達到2000人,約40個班級,每個班的計算機公共課每星期4課時,這就需要160節計算機課時,按照每個機房排35節課,就需要5個公共機房(50台電腦),到了2015年我校在校人數達到2800-3000人,約70個班級,就需要8個公共機房。按照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共享、節儉的原則,未來五年期間,規劃每個專業都有滿足教學需要的專業機房,另外每年配置1個50台電腦的新機房,以解決自然損耗及時補充和更換的問題。專業機算機課和公總計算機課調節使用。全校建設3個100座以上的多媒體教室。

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建成一支以“教壇新星”、“雙師型”教師為龍頭的高素質的專兼職結合、結構比例合理的教師隊伍。未來五年期間要通過招聘、引進等方式擴大師資隊伍人數,解決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使師生比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1:13)。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爭取到2013年專任專業課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90%以上,同時採取專兼職結合的辦法,聘任工廠企業的技術骨幹擔任專業課實習指導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逐步趨於合理。組織教師參加旨在提高業務能力與水平的繼續教育培訓,參培率達100%。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達標學習,鼓勵教師參加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到2015年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組織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和教學技能競賽,最佳化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建成校園網,實現教學技術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信息化。

校園基礎建設規劃

1、校園基礎設施
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開源節流,籌措資金,完善師生辦公、生活用房 等配套設施,2012年建成5600平方米的實訓樓;2013年建一幢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解決1000名學生住宿問題;2014年規劃建設5000平方米的餐廳;2014年建成7000平方米的體育館;2015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教學樓;2015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圖書館。
2、校園綠化
擴大學校綠化面積,增加高檔品種,在現有基礎上,使我校綠化面積達到省級綠化學校標準。
附:校園基礎建設規劃

序號 項目名稱 結構 面積 總造價 建設時間
1 實訓樓 框架 5600� 560萬 2012
2 學生宿舍 磚混 3000� 300萬 2013
3 餐廳 鋼架 5000� 370萬 2014
4 體育館 鋼架 7000� 800萬 2014
5 教學樓 框架 5000� 500萬 2015
6 圖書館 框架 5000� 500萬 2015
合計


2660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