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又稱五字執筆法,即:擫、押、鉤、格、抵、將五指分工,各司一職。擫:用拇指的第一節緊貼筆桿內側,拇指關節捻動筆桿向外稍彎。押:用食指的第一關節緊貼筆桿的外側,與大拇指配合起來,將筆桿捉住。鉤:用中指的第一、第二節彎曲如鉤地鉤住筆桿的外側。格:用無名指的指甲根由內向外頂住筆桿的右外側,把中指鉤向內的筆桿擋住,而且向外推著。抵:小指緊貼無名指,依託在無名指的下面,不接觸筆桿。無名指力量小,不能單獨推著中指的鉤,還要小指托在下面,加一把勁。

基本信息

出處

五指執筆法,相傳是唐陸希聲傳下來的。據《宣和書譜》:“希聲尤善屬文,通經史,喜著述,且精於正書,則祖武風流,頓還舊觀。錢若水嘗言:古之善書者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抓、押、鉤、格、抵。

釋義

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

擫:拇指肚緊貼筆管內方,斜而仰。

押:食指第一節斜俯鉤住筆管外方,與拇指相對。

鉤:中指的第一、二節彎曲鉤住筆管。

格:無名指用甲肉之際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鉤向內之筆管擋住,起推擋作用。

抵:小指緊靠無名指,以幫無名指推擋。

口訣

大指食指對著捏,

中指向里頂勾天,

無名指頭向外頂,

小指幫忙不要歇。

指實掌虛虎口開,

腕平掌豎筆直立。

要領

五指執筆法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

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松,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穩定。”

掌虛

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

就是執筆時手掌要儘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

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著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