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助聽器

互動(in dimen 互動助聽器技術的臨床套用不僅僅是硬體的組合,而是歸功於近年來全球學者對人類大腦和聽覺系統能動可塑性的深入研究的成果。

互動(interaction)的概念來自於助聽器硬體主體和其它交流器械、使用環境及個體需求之間相互影響、適應和學習的能動關係的認識。最初,這些關係是被動的(passive)、固定的(fixed)和單一的(one dimensional),從助聽器功能上看,現在的技術已經從一個被動的輔助器械轉變成一個能動的提升人際交流的互動平台,它不再僅起到聽力補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行使其現代科技特殊賦有的全面交流功能。
互動助聽器技術的臨床套用不僅僅是硬體的組合,而是歸功於近年來全球學者對人類大腦和聽覺系統能動可塑性的深入研究的成果。幾十年前,“熟能生巧”不過是工匠藝人重複勞動的褒獎而已,而今,神經生物學和聽覺科學卻賦予此重要的科學含義。數字聽力工程技術能使冰冷的金屬物件變成具有互動能力和生命特徵的感官延伸體:真正成為人類聽覺感官的延伸。就互動助聽器技術的神經生物學基礎而言,德國雷比尼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著名科學家塞奇教授的最新論文《聽皮層的概念形成》值得一讀,他從神經生物學角度,介紹人類聽皮層如何處理各種聲音信號,如何進行分類和獲取由信號傳遞的意義,尤其展示了該試驗室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來解碼聽皮層處理各種聲音信號的秘密的最新研究結果,其中包括發現左、右半腦分別對音調和音節處理時顯示出的不同特點,從而提出右聽皮層具有處理象囀音這種類型的聲信號的特殊能力的解釋。他的試驗結果對於研究不同語言對左、右聽皮層刺激不同有著重要意義,而成為為互動助聽器的臨床使用奠定了重要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