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山林場

二龍山林場位於賓縣西南部,場址距賓縣城15公里,隸屬於賓縣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22′50″—127°37′50″,北緯45°30′40″—45°45′01″。

二龍山林場

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龍山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東與大泉子林場連線,西與松林林場相連,南與哈爾濱市阿城區林業局中和林場相鄰,北與賓州鎮接壤。林場東西寬19公里,南北長26公里,行政區域屬平坊鎮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整個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北長,東西窄,平均坡度10°—25°左右,最大坡度40°,屬低山丘陵區,最高山峰海拔790米,平均海拔300—550米。 水系:屬松花江水系,有2條較大的河流,陡咀河和石洞河,每條河流全長約25公里左右,2條河流有許多分支,流經施業區下游二龍山水庫。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早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最高氣溫達35℃,最低氣溫-33℃,全年≥10℃積溫2800℃,年平均溫度3.9℃,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600小時,早霜10月,晚霜5月,無霜期為145天,結凍期為130天左右。 土壤:只有暗棕壤1個土類,3個亞類。其中典型暗棕壤亞類面積16225公頃,占88.0%,除山脊外均有分布, A1層厚在10—20厘米之間,肥力較高;原始暗棕壤2146公頃,占11.6%;草甸暗棕壤58公頃,占0.3%。 植被:屬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亞區,主要喬木有柞樹、山楊、椴樹、色樹、水、榆、胡等,灌木有毛榛子、胡枝子、山里紅、白丁香、繡線菊等,草本以羊胡苔草、烏蘇里苔草、地榆等為主。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刺五加、串地龍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飛龍、山雞、狍子、兔子、林蛙、狐狸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224人,其中:幹部23人,工人201人。離退休人員43人。155戶,總人口570人。建有木材加工廠,林果基地,林蛙養殖基地。固定資產110萬元,年產值200萬元,利潤100萬元。職工平均年收入2500元。施業區內有2個鎮,111個自然屯,共12000戶,總人口約59000人,林場防火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有2條鄉鎮公路貫穿整個施業區南北,林區公路、大車道形成發達的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9551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9292公頃,非林業用地面積259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6382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867公頃,無林地2041公頃,苗圃2公頃。森林總蓄積83165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4.2%。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2928公頃,總蓄積6156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8.9%和74.0%。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982公頃,蓄積3307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7.6%和5.4%;山楊林面積200公頃,蓄積1809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6%和2.9%;軟闊混交林面積9287公頃,蓄積40944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71.8%和66.5%;硬闊混交林面積2429公頃,蓄積15438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8.8%和25.1%;針葉混交林面積30公頃,蓄積62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2%和0.1%。人工林面積3454公頃,蓄積21605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1.1%和26.0%。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林面積2公頃,蓄積15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1%和0.1%;落葉松林面積1953公頃,蓄積13166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56.5%和60.9%;樟子松林面積699公頃,蓄積5640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0.2%和26.1%;楊樹林面積12公頃,蓄積42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3%和0.2%;針葉混交林面積147公頃,蓄積106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4.3%和4.9%;針闊混交林面積371公頃,蓄積1661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10.8%和7.7%;珍貴混交林面積3公頃,蓄積12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1%和0.1%;果樹林面積267公頃,占人工林面積的7.7%。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600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3.0%。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面積12143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2.9%;一般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面積3866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20.1%。區劃界定商品林面積3283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17.0%。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2年,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16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4000立方米,經採取多體制、多元化造林,累計更新造林面積7800公頃,大部分已經成林,可以採伐利用。苗圃每年育苗3公頃,生產成苗80萬株,滿足了林場造林苗木的需要,品種有樟子松、落葉松、各種綠化大苗等。 場辦加工廠經過股份制改造,現年木材加工生產能力近3000立方米,主要生產板方材、方筷等,年創利潤20萬元。 林果基地面積237公頃,果樹134904株,年產果實1350噸。養殖業也有新發展,養豬150頭,養蜂400箱,林蛙養殖效果顯著,年創利潤20萬元。 場區、家屬區面貌一新。有各種車輛20餘台,有閉路電視、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利用林地資源,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養笨雞等綠色食品項目。

發展項目

招商引資興辦宏達筷子廠,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營造經濟林4400畝,果樹13.5萬株;;租賃承包沙棘種苗基地,面積30畝;林蛙半人工養殖基地4處,全人工養殖場1處;蜂產品開發基地5處,養蜂550箱;籌建“北豆根膠囊分廠”,使施業區內的北豆根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此帶動採集業、種植業的發展;引資籌建“綠色小笨雞養殖分公司”,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聯合所有的經營戶統一面對市場,促進養殖業快速興起。 林場場長:王殿財

2.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二龍山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二龍山林場位於密山市西北部,場址距密山市2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19′18″—131°41′20″,北緯45°31′05″—45°41′20″。東鄰裴德鎮,西與七台河市龍山林場、密山市三道嶺林場接壤,南與密山市連珠山林場相鄰,北與855農場相接,東西長32公里,南北寬17.3公里,行政區劃隸屬密山市裴德鎮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位於長白山系完達山脈那丹哈達嶺東南麓低山丘陵地帶,境內最高峰煤窯西山,海拔640.3米,平均海拔280米,西北高,東南低。最大坡度38°,平均坡度18°。 水系:主要河流有3條,小裴德里河發源於馬鞍山北坡,由西向東流入青年水庫,然後流入穆稜河,總長17公里。塔頭湖河發源於珍子山西坡,長17公里,經二龍山北坡,向南注入穆稜河。鍋盔河發源於三道嶺林場交界處九頂山北坡,自西向東由鍋盔山東坡折向西南,入吊龍河,流程11公里。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悶熱多雨,冬長寒冷乾燥,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32℃,年降水量550毫米,年蒸發量1425.2毫升,全年日照時數2467—2576小時,年均溫度2.5℃。年≥10℃積溫2300℃,初霜期九月下旬,終霜期五月中上旬,無霜期110—120天,解凍期為4月中旬,結凍期為10月下旬,年平均風速4.0—4.6米/秒。 土壤:主要為暗棕壤,分3個亞類。面積19107公頃,占經營面積的88.3%。草甸土21公頃,分布在河岸階地。沼澤土分布在低洼谷地,分3個亞類,分布面積2501公頃,占經營總面積的11.6%。 植被:屬長白山北部植物群落,喬木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樹、水曲柳、胡桃楸、柞樹、樺樹、楓樺、楊樹、椴樹、柳樹、色木等,灌木有胡枝子、榛子、杜鵑、刺五加等,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羊胡草、鈴蘭、玉竹、蒼朮、蕨類、小葉樟等。菌類有元蘑、榛蘑、黑木耳、松傘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鼬、香鼠、蛇、狐狸、獾、兔、野鴨、林蛙、野豬、狍子、野雞、飛龍等。

社會經濟情況

現有人口430人,在職職工101人,離退休59人,管理人員9人,工程技術人員2人。固定資產60萬元,年產值220萬元,年上繳利潤120萬元。有3級公路30公里,林區簡易公路32公里。施業區內分布大小村屯15個,村屯之間有道路相通,場內道路網密度為0.4延長米/公頃,交通方便。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21629公頃,林業用地21368公頃,有林地12341公頃。其中天然林10071公頃,人工林2270公頃,灌木林49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23公頃,苗圃4公頃,無林地8102公頃。非林業用地261公頃,森林活立木總蓄積91765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57.1% 。 林分類型:林場森林面積12341公頃,蓄積917650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0071公頃,蓄積766920立方米,林分類型為柞林,占森林面積的81.6%和蓄積的83.6%;人工林面積2270公頃,蓄積150730立方米,占森林面積的18.4%和蓄積的16.4%。其中人工落葉松林面積1601公頃,人工樟子松林561公頃,人工紅松林108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8158公頃,占林業用地85%。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7530公頃,占林業用地35.3%;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10628公頃,占林業用地49.7%。區劃商品林3210公頃,占林業用地15%。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自1957年建場以來,國家累計投資224.7萬元,其中,事業費投資179.2萬元,基建投資45.5萬元。累計植樹造林10483.2公頃,現保存人工林、未成林及林冠下造林面積共2538公頃。生產木材14.6萬立方米,年育苗3公頃,年產成苗12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紅松、雲杉。 農業基地1500公頃,年產大豆250萬公斤;養羊500隻,年利潤100多萬元。

發展方向

一是對生態公益科學經營,嚴格管護,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對商品林通過招商引資、個人投資、聯營合作等形式,營造速生豐產林和經濟林,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發展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發展項目

開發林區林蛙、山雞、蛇等野生動物馴養項目;建野生漿果基地,形成飲料加工產業;開發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產業。 林場場長:王 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