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無知

(名數)小乘有部所說,一、染污無知,即一切之煩惱。 此無明俱起一切之餘惑,故舉無明,即攝一切之煩惱也。 是非執著於物之不淨性分,故謂之不染污,不知事物之義理,故謂之無知,台家所謂塵沙之惑也。

佛教術語,乃小乘有部所立之染污無知與不染污無知。(一)染污無知,即一切之煩惱。天台家所謂之見思二惑。以無明為體,無明執著於事理之法,其性分不淨,故稱染污;其體昏闇,不知四諦之真理,故稱無知。此無明俱起一切之餘惑,故舉無明,即攝一切之煩惱。(二)不染污無知,即天台家所謂之塵沙惑。以劣慧為體,根性闇昧,不知事物之理、法門之義,是為無始以來不學之果。此無知非執著於事物之不淨性分,故稱為不染污;以其不知事理,故稱為無知。此無知非為悟諦理、離生死之自行障,但為了知一切法、成一切智人,普教化人之化他障,故亦謂之化導障之惑。阿羅漢獨斷染污無知,不斷不染污無知,故有赤鹽亦不知之愚者;佛兼斷兩者,故稱為一切智人。(俱舍論光記卷一、俱舍頌疏卷一)p216
FROM:【佛光大辭典】
(名數)小乘有部所說,一、染污無知,即一切之煩惱。台家所謂見思二惑也。以無明為體,無明執著於事理之法,其性分不淨,故曰染污,其體昏闇,不知四諦之真理,故曰無知。此無明俱起一切之餘惑,故舉無明,即攝一切之煩惱也。二、不染污無知,以劣慧為體,劣慧為無始以來怠於學問研究之結果,不解事物義理之下劣智慧也。是非執著於物之不淨性分,故謂之不染污,不知事物之義理,故謂之無知,台家所謂塵沙之惑也。不染污無知不執著於事物,不能為出生死之障,故聲聞緣覺之二乘不斷之,佛於濟度眾生上有知一切事物之必要,故斷此劣慧而成一切種智也。俱舍光記一曰:‘問染污無知何為體?解云:以無明為體,所以不言余煩惱者,無明通與諸惑相應。若說無明亦顯余惑。(中略)不染無知,以未成佛來所有一切有漏無染劣慧為體。’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