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膠過敏反應

乳膠過敏反應(rubber latex allergic)是指在接觸天然乳膠製品如乳膠手套、乳膠瓶塞、保險套等後出現的速髮型超敏反應;也包含遲髮型超敏反應。這些人體記憶體在有乳膠特異性IgE。乳膠可通過皮膚、黏膜或者腸道外途徑導致過敏。

疾病介紹

乳膠過敏反應(rubber latex,allergic)是指在接觸天然乳膠產品如乳膠手套、乳膠瓶塞、保險套等後出現的速髮型超敏反應;也包含遲髮型超敏反應。這些人體記憶體在有乳膠特異性IgE。乳膠可通過皮膚、黏膜或者腸道外途徑導致過敏。某些食物如栗子、獼猴桃、香蕉、番茄等與乳膠有交叉反應,因此,乳膠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這些有交叉反應的食物。

疾病分類

乳膠過敏反應可分為以下2類。

1.刺激性接觸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於接觸後短期內出現,皮損邊界清楚,常局限於接觸部位 ;

2.免疫應答:包括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蕁麻疹、哮喘、鼻炎等。

發病原因

乳膠過敏反應 乳膠過敏反應

乳膠過敏反應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乳膠可通過與人體皮膚、黏膜接觸而導致人體發生變態反應。變態反 應存在兩種不同形式,其中一種是接觸後迅速出現的速髮型超敏反應,表現為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而另一種則是遲髮型超敏反應。遲髮型超敏反應又根據其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由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和由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兩種情況,兩種變態反應所表現的臨床表現各異,前者表現為接觸性皮炎(遲髮型),後者則表現為蕁麻疹、哮喘等。可能與乳膠製品中具有變應原作用的硫化劑、抗氧化劑、促進劑等有關。

臨床表現

1.變應性接觸性皮炎 常見於手背,一般在接觸乳膠後24~48小時後可出現紅斑、瘙癢和小皰。

2.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由阻塞、機械性刺激、鹼性手套或出汗等引起,表現為手背紅斑、浸潤、乾燥、皸裂、刮痕。

3.Ⅰ型速髮型變態反應 最常發生於黏膜暴露於乳膠的情況下,或出現在接觸或吸入性暴露中。臨床上表現為鼻部和眼部的症狀、蕁麻疹、喘息和過敏性休克。

化驗檢查

1.乳膠特異性IgE試驗;

2.斑貼試驗 用含苯二胺的斑貼或乳膠手套的小片進行斑貼試驗,以區分刺激性皮炎和遲髮型超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

3.手套試驗 給病人戴乳膠手套15~60分鐘,同時觀察症狀。

疾病診斷

有乳膠過敏史,具有乳膠過敏反應的典型症狀,體外試驗乳膠變應原IgE陽性,即可診斷乳膠過敏反應。 應注意與其它類型接觸性皮炎相鑑別。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及時診斷和處理:一經診斷,立即處理,避免嚴重後果。

2.避免致敏原。

3.對症處理。

4.積極處理罕見休克。

治療方法

1.局部治療:外用安撫劑、爐甘石洗劑、止癢霜或糖皮質激素製劑。

2.全身治療:全身酌情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糖皮質激素。一旦發現有休克症狀體徵,在套用前述藥物的同時,立即使用1∶1000的腎上腺素,0.30~0.50ml,上肢或股部肌內注射。

預防措施

1.過去有接觸乳膠製品(如乳膠手套、保險套、氣球、導尿管、引流管、聽診器袖帶、止血帶、橡膠把手、遙控器按鈕等)過敏史者應避免接觸乳膠製品。

2.食用鱷梨、香蕉、栗子、獼猴桃、馬鈴薯或番茄(與乳膠有交叉反應食物)等過敏史者應謹慎使用乳膠製品。

3.監測高危人群:對醫務人員、其他接觸天然橡膠的工作者等進行接觸前排查,凡有乳膠過敏史者應避免接觸乳膠製品,可試用化學替代品。如:金佰利等廠商生產的丁腈手套,就對乳膠過敏的醫務人員完全適用,可避免由乳膠過敏產生的工作風險。

進展

乳膠製品過敏反應進展

乳膠製品在醫療中套用廣泛。在臨床各科室幾乎無所不在,如檢查用或手:術用的手套,導尿管、鼻胃管、各種通氣管.外科引流管及各種診療導管、血壓計氣囊袋、束脈帶、呼吸機波紋管、面罩、甚至輸液皮管、輸液袋、藥液瓶塞、貼上用膠布等等不勝枚舉。乳膠在製作中要摻加硫及其他添劑以改善天然橡膠的彈性及其他性能。很早知道乳膠可引起皮炎,而引起全身反應則在1988年才有介紹。據Seth—mat”統計醫師中反應發生率為7.5%.護士為5.6%,而長期接觸(如保留導尿)的病人則高達34%. 過敏反應類型 乳膠過敏反應有兩類¨J:①最常見是醫護人員及橡膠廠工人的接觸性皮炎(常戴橡皮手套弓I起).特別手有濕疹時戴手套更易誘發.Char’pin在248名手術護士中作乳膠皮膚試驗,發現10.6%陽性.其中41%與患濕疹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