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造影術

乳腺導管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入乳導管後攝片以顯示導管病變的檢查方法。

概述:

乳腺導管造影術是將造影劑注入乳導管後攝片以顯示導管病變的檢查方法。乳腺是軟組織器官,其結構密度相近,缺乏天然對比,乳腺導管造影就是將水溶性碘製劑(碘佛醇)注入導管增加其對比度,用來了解:(1)導管病變:如乳頭狀瘤、終末導管癌、纖維囊性變、囊腫、導管擴張狹窄、牽拉、受壓移位等;(2)乳頭溢液原因的查找。它是一種簡便、安全、實效的檢查方法。

正常表現

1、正常的乳腺導管造影,於乳暈處逐漸變粗呈竇狀;
2、正常的乳腺導管在竇狀後呈逐漸變細的分支;
3、每支主導管有3-4支分支導管和若干小分支導管和末枝導管;
4、管徑由2-3mm逐漸變細,各支導管通暢、舒展、直至末枝盲管和小葉;
5、導管萎縮後可能只顯示分支導管,或只顯示主導管;
6、X線所見可分為3型:主幹型、支幹型和支葉型。

適應症和禁忌症

適應症:
1、乳頭異常溢液或病理性乳頭溢液患者:包括血性、漿液性、黃色和清水樣乳頭溢液等,尤其適合單孔溢液。
2、對於非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兩側乳頭溢液,排除了垂體腫瘤者;或單側乳頭溢液,不論其溢液是漿液性、血性、乳汁樣、糊狀、有色或無色;均應作乳腺導管造影,以診斷乳腺導管及其周圍組織的病變。
3、任何非妊娠期、非哺乳期的乳頭溢液,或乳頭溢液超過正常哺乳期時間,X線平片不能顯示其病變者。
4、對於某些乳腺癌患者,雖無乳頭溢液,亦可行乳導管造影檢查。
禁忌症:
1.患急性乳腺炎的病人;
2.懷孕為相對禁忌證,孕婦如必須作乳腺導管造影時,應以鉛裙遮蔽腹部;
3、對造影劑過敏者

方法

1、患者取仰臥位,患乳常規消毒,清除乳頭分泌物至清晰曝露乳孔;
2、擠捏乳暈後方使溢液擠出,確定造影乳孔;
3、一手固定乳頭並輕微上提,取探針擴張造影乳孔後將造影針頭垂直緩慢插入;
4、先滴入數滴造影劑至針坐充滿(以免空氣注入影響診斷);
5、將抽有造影劑的注射器插入針坐,推入造影劑0.5ml~2ml後拔出針頭;
6、擦淨溢出造影劑即行軸、側位攝片;
7、攝片完畢後令患者擠壓乳房使造影劑儘量擠出。

注意事項

1、技術上要求精確、仔細、眼鏡要亮、動作要輕柔,找準乳孔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否則易導致乳頭出血、疼痛不適,
2、造影劑必須適量,一般約1-2ml即可,量多易滲透套腺泡,致導管顯示不清,量少小分支導管和末葉腺泡未能充盈,顯示不夠,易誤診。
3、導管造影X線的主要目的是發現腫瘤,所以鑑別良惡性腫瘤非常重要。因此,乳導管造影是一種極具臨床診斷意義的輔助檢查。
4、為了鑑別乳管內的氣泡和占位性病變,應抽出乳管內的造影劑後,再重複造影一次。
(1)造影技術 造影前應仔細尋找並確定造影乳化是能否獲得陽性造影結果和避免漏、誤診的關鍵。
(2)確認乳孔 針頭插入前輕柔擠壓患乳,使溢液擠出以便確認乳孔;多孔溢液者應選擇血性溢液孔或溢液量多者,也可多孔同時注入造影劑以免漏診。
(3)清除乳孔分泌物 溢液較多,尤其粉刺樣分泌物應儘量擠出,以免堵塞針頭或稀釋造影劑。但應避免擠捏過重造成乳頭水腫影響針頭插入。
(4)改進乳腺導管造影方法 一般溢液明顯的乳孔,針頭插入不難。但乳頭炎症、乳孔炎性水腫者較困難,無乳頭溢液者因乳孔長期閉鎖也不易插入。有文獻〔5〕報導套用軟導管改進乳腺導管造影方法,可使造影成功率達100%。
(5)造影劑量 注入造影劑量因人而異,從0.5ml~2ml不等,注入時以術者感到壓力增大同時患者感到脹痛時中止為宜。應避免壓力過大使造影劑進入腺泡而造成患者痛苦。
(6)拍片 造影劑注入後即拍軸、側位乳片,取站立位不需封閉乳孔,但應注意不宜加壓過大,而避免造影劑溢出。一般先攝側位後攝軸位,防止第一位置攝片時造影劑溢出污染零部件具及暗盒。攝影條件的選擇亦應大於平片,以便更好地顯示導管影像。
【操作要點】
1.術前準備:
(1)消毒手套;
(2)消毒用品;
(3)4或5號平針頭,或淋巴造影插管,或頜下腺造影針頭或特製的導管;
(4)造影劑(60%複方泛影葡胺或60%Urografin);
(5)手術燈和放大鏡。
2.清除患側乳頭表面的分泌物,然後進行常規消毒,找出溢液或與腫塊相應的乳管開口;用一手固定乳頭,另一手持針頭或導管緩緩插入該乳管開口,一般進針不超過1cm。一般注射造影劑0.5~3ml。
3.注射完畢後,立即拍攝頭尾位和內外斜位鉬靶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