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棘腹蛛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6.60一8.65。體長7.80者,腹部長6.25,寬6.75。背甲黃褐色,稍顯紅色,被白色絨毛,胸甲黑褐色,前部和兩側為黃褐色。螯肢、顎葉、下唇皆黑褐色。步足褐色,各節兩端部色較深,環紋不十分明顯。腹部寬稍大於長,背面斑紋變異多,一般為黃黑或白黑相間,少數為灰黑色,有對稱排列的數對黑色肌痕。
腹部3對側棘褐色,粗短,形如乳突,第二對稍大。腹面有黑褐色波狀紋。在生殖溝紡器之間有一角質隆突,紡器周圍的角度環為黑褐色。外雌器很簡單,生殖厴兩側凹陷,相對而言,較寬短,呈八字形排列,納精囊橢圓形,交媾管不甚明顯。

雄蛛

體長2.00。頭區呈黃褐色,胸區黑褐色,頭區高於胸區。兩眼列強後曲,胸甲黑褐色。螯肢、顎葉、下唇、步足皆黃色。步足有不明顯的褐色環紋。腹背斑紋與雌蛛相似,僅色淡而界限不明顯而已。
本種雌蛛腹部背面色彩及斑紋有三種類型,即黑褐色(褐色)型,黃褐色型和黑斑型。以黑褐色型占絕大多數,從同一時間內采自勐臘標本即可看出,其比例為23:2:2。

特徵

但有以下細微差異:
(1)雌蛛棘突形狀不同,前者乳頭狀,後者錐形,第二側棘前者指向稍偏後,後者偏前與腹部側緣中段夾角較小;
(2)雄蛛觸肢器前側觀,本種插入器走向近乎直立,後者近乎水平(Levi,1978:439,fig.83);
(3)中突形狀稍有不同,前者腹緣不見齒狀小突。分布於我國的種與日本的種相同,黑斑型還和印度的種相同(Tikader,1982:56,fig.111),有鑒於此,上述兩種棘腹蛛應為兩個獨立的種。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日本、斐濟、澳大利亞、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緬甸、錫金、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國內分布:中國(湖南、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