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肥大症

⑴睪丸疾病因性腺功能減退,雄激素分泌很低,血中睪酮、雌激素比例發生改變,引起男子乳房肥大①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Klin ⑴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伴有肝功能減退時,常引起乳房肥大。 ⑹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病人長期服用雌激素進行治療時,常可引起男性乳房肥大。

簡介

男性乳房肥大是一種常見病,國外文獻報導在正常人群中可以摸到的無症狀的乳房肥大發病率在32%~38%不等。有文獻報導青春期的發病率可高達67%,5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也有高達57%。發病年齡幾乎見於任何年齡,7~85歲均可發生,左、右側乳房發生率無顯著差別,雙側乳房肥大多見。

病因

(一)原發性男性乳房肥大症
多見於兒童、青春期,常因內分泌的生理性失調,血漿雌二醇含量比睪酮含量高,產生一過性雌/雄激素比例失常,或乳腺組織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而引起,又稱生理性男性乳房肥大。
(二)繼發性男性乳房肥大症
1.內分泌疾病
⑴睪丸疾病因性腺功能減退,雄激素分泌很低,血中睪酮、雌激素比例發生改變,引起男子乳房肥大①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Klinefelter綜合徵);②完全性睪丸女性化;③Kallmann綜合徵;④睪丸炎症、外傷及腫瘤;⑤Reifenstein綜合徵。
⑵腎上腺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增生、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及功能減退,這種腫瘤可直接分泌雌激素或產生過多的雌激素前體(如雄甾烷酮),在組織中轉化為有效的雌激素,血雌二醇升高,引起乳房肥大。
⑶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漿中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濃度增高,結合的雄激素過多,游離的雌二醇(未結合的雌二醇)升高,雌激素/睪酮的比值升高激素平衡失調以致刺激乳腺組織增生,導致男性乳房肥大。
2.其他非內分泌疾病
⑴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伴有肝功能減退時,常引起乳房肥大。
⑵慢性營養不良恢復期營養不良時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當營養不良糾正後,產生一種側記第二青春期現象,出現乳房肥大稱之為"進食增加性乳房肥大"。
⑶支氣管肺癌和肺部慢性疾病如燕麥狀細胞癌、肺結核、膿胸等,可因局部刺激導致乳房肥大。
⑷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的病人,經檢測發現血中雌激素相對升高,泌乳素濃度亦升高,導致乳房發育、肥大。
⑸神經系統疾病如高位脊髓病變引起的截癱、脊髓空洞症、遺傳性運動失調,可伴髮乳腺肥大。
⑹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病人長期服用雌激素進行治療時,常可引起男性乳房肥大。
⑺淋巴系統疾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骨髓瘤及其他網狀內皮系統病等,也少見男性乳房發育。
⑻藥物性乳房肥大促性腺激素氯丙嗪、甲氰咪胍(西米替丁)、甲基多巴、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甲硝唑(滅滴靈)異煙肼、利舍平(利血平)眠而通、甲狀腺提取物等,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引起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可致男性乳房發育,但停藥後增大的乳房多可恢復。
⑼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病)嚴重皮膚病(麻風、剝脫性皮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鉤端螺旋體病、潰瘍性結腸炎等有時也可伴男性乳房發育。

臨床表現

男性單側或雙側乳腺呈女性發育,增生肥大,乳頭、乳暈發育均好,在乳暈下可觸及盤狀、質地較硬韌邊緣清楚的瀰漫性腫塊直徑多在2~3cm,有一定的活動性與皮膚無粘連。少數病人有脹痛或輕度壓痛,極少數還可能有乳頭溢液。
臨床分型
根據增生、肥大的乳腺部位及大小的不同,臨床上又分為三型。
1.瀰漫型
增生乳腺呈瀰漫性,常位於乳暈下呈盤狀,不形成孤立結節,伴有輕微脹痛及壓痛是其特點,體積中等。
2.腺瘤型
腫塊呈孤立性結節,活動良好無粘連,周圍界限清楚,體積較小,此型應與男性乳癌相鑑別。
3.女性型
雙側乳腺呈勻稱性肥大無明顯結節,擠按乳頭可有白色乳汁樣乳頭溢液體積較大,外觀頗似青春發育期少女乳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