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詞語]

九牧[詞語]

九牧,是漢語辭彙, 拼音:jiǔ mù 釋義:1、.九州之長。2.即九州。3.指地方長官。

基本信息

詞目

九牧

拼音

jiǔ mù

出處與詳解

1、.九州之長。

①《周禮·秋官·掌交》:“九牧之維。” 鄭玄 註:“九牧,九州之牧。”

②《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 鄭玄 註:“每一州之中,天子選諸侯之賢者以為之牧也。”

2、九州

①《荀子·解蔽》:“文王監於殷紂,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楊倞註:“九牧,九州也。”

②《史記·孝武本紀》:“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

③《後漢書·孔融傳》:“以九牧之地,千八百君。” 李賢 註:“以九州之人養千八百君也。”

④唐 李隆基《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

⑤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昔禹有天下,九牧貢金,取鑄九鼎。”

⑥宋·陸游《送黃文叔守福州》詩:“議論前修似,聲名九牧傳。”參見“九州”。

3、地方長官

宋·葉適《故禮部尚書黃公墓志銘》:“小猶管、晏,大可召、畢。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