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氣

九種情志狀態的合稱。指怒、喜、悲、恐、寒、炅、驚、勞、思九氣。由此可致多種疾病。《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一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也;二曰喜則其氣緩,榮衛通利,故氣緩;三曰悲則氣消,悲則使心繫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熱氣在內,固氣消也;四曰恐則氣下,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氣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五曰寒則氣收,聚寒使經涘澀,使氣不宣散故也;六曰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榮衛通,汗大泄;七曰憂則氣亂,氣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虛無所定,故氣亂;八曰勞則氣耗,氣耗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也;九曰思則氣結,氣結則心有所止,故氣留而不行。

基本信息

道家術語

指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

氣是萬物之源,氣變化無窮,氣決定人的禍福。人要避死氣、乘生氣,就得請風水師“理氣”。

中醫學術語

九氣:指怒、喜、悲、恐、寒、炅、驚、勞、思九種,稱為“九氣”。由此可致多種疾病。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諸病源候論·氣病諸候》:“九氣者,謂怒喜悲恐寒熱憂勞思。因此九事而傷動於氣。一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也;二曰喜則其氣緩,榮衛通利,故氣緩;三曰悲則氣消,悲則使心繫急,肺布葉舉,使上焦不通,熱氣在內,固氣消也;四曰恐則氣下,恐則精卻,精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氣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五曰寒則氣收,聚寒使經涘澀,使氣不宣散故也;六曰熱則腠理開,腠理開則榮衛通,汗大泄;七曰憂則氣亂,氣亂則心無所寄,神無所歸,虛無所定,故氣亂;八曰勞則氣耗,氣耗則喘且汗,外內皆越,故氣耗也;九曰思則氣結,氣結則心有所止,故氣留而不行。”

九氣致病可分為三類:

⑴寒、炅(熱)。《內經》常用寒熱代表六淫外邪的致病因素。

⑵勞。屬於內傷勞倦的致病因素。

⑶怒、喜、悲、恐、驚、思等屬於情志過度的致病因素。

在此《內經》用“九氣”來概括致病的因素,而“九氣”中屬於情志的竟達六條之多,由此可見,精神情志因素在《內經》的發病學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在臨床實踐中,精神因素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好轉、惡化的事例確實不少,足證《素問·舉痛論》指出的九氣為病的臨床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