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倒生[九倒生]

九倒生[九倒生]

九倒生是一種植株高10~22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針形鱗片的珍貴中藥,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至山西等地。

基本信息

正文

九倒生(《貴州民間藥物》)

別名

地柏(《本草圖經》),油麵風、鋪地金牛、百葉草、爛皮蛇(《廣西藥植名錄》),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岩柏枝(《貴州藥植目錄》),孔雀毛、土黃連、石金花(《江西草藥》)。

來源

為鐵角蕨科植物變異鐵角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

變異鐵角蕨

植株高10~22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下部亮栗色,向上到葉軸為灰綠色,幼時疏生纖維狀鱗片;葉片披針形,薄草質,長10~1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狹,2次羽狀分裂,羽片8~12對,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2~2厘米,寬6~10毫米,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齒;每齒有細脈1條。孢子囊群每裂片上2~3枚,囊群蓋條形。

生於陰處石上、牆上及樹上。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山西等地。

分布

生長於山澗、林蔭、土牆邊等陰濕處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北至陝西等地.

化學成分

全草可能含酚性物質,並初步認為主要含二種醛類衍生物,一種熔點為197~198℃,另一種熔點為204~207℃。

功用主治

止血,清熱,利濕。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創傷出血,黃疸,淋病,小兒驚風。①《本草圖經》:"主髒毒下血,與黃耆等分末之,米飲服二錢。"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經脈,鎮心除煩,安五臟。治下血,崩淋,刀斧損傷出血。"③《分類草藥性》:"治痔瘡出血,解熱毒,並治咳嗽,湯火傷。"④《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治吐血。"⑤《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小兒風熱。"⑥《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滋陰降火。"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莖不分枝。其上葉疏生,貼伏,鑽狀卵圓形,具短芒;上部枝著生的葉較密,羽狀分枝,全形呈卵狀三角形,長5~12厘米;葉小,排列成4行,兩行側葉的葉片兩側不對稱,急尖,長約2.5毫米,寬約1.7毫米,葉平滑,上半部的葉半卵圓形。基部圓,邊緣白色;下半部的葉半矩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齒,基部心臟形;兩行中葉的葉片卵圓狀橢圓形,漸尖,有芒,中脈明顯,邊緣白色。孢子囊穗單生於枝頂,4棱,長3~6毫米;孢子葉圓形至卵狀鑽形,漸尖,龍骨狀,微有毛,上著生孢子囊,內含孢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