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式戰鬥機

九七式戰鬥機

中島九七式戰鬥機(盟軍代號“Nate”、簡稱九七戰,編號為Ki-27)是日本陸軍在1930年代末期所開發的一種單發單座輕型戰鬥機,也是日本陸軍裝備的第一種下單翼結構戰鬥機。該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曾廣泛使用於中緬印戰場,後期逐漸被更先進的型號,如一式陸戰等所取代,倖存的飛機主要被作為教練機使用,也被神風特攻隊用於自殺攻擊。

簡介

中島九七式戰鬥機(盟軍代號“Nate”、簡稱九七戰,編號為Ki-27)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在1930年代末期所開發的一種單發單座輕型戰鬥機,也是日本陸軍裝備的第一種下單翼結構戰鬥機。
該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曾廣泛使用於中緬印戰場,後期逐漸被更先進的型號,如一式陸戰等所取代,倖存的飛機主要被作為教練機使用,也被神風特攻隊用於自殺攻擊。
九七式戰鬥機由日本中島飛機公司設計生產,其它製造廠家還包括立川飛機製造廠和滿洲飛機製造廠,總產量約3386架。由於該機擁有機好的水平機動性,因此也被稱為“終極的輕型戰鬥機”。
Ki-27-乙‘Nate’ 基本資料 乘員 1 製造商 日本中島飛機 美軍代號 Nate(奈特) 機身尺寸 長 7.53米 翼展 11.31米 高 3.25米 翼面積 18.6 m2 重量 空重 1,110 kg 最大起飛重量 1,790 kg 動力 發動機 中島九七式‘Ha-1乙’氣冷9缸星型活塞引擎 出力 610匹馬力 性能諸元 極速 460 km/hr(高度:5000 m) 航程 800 km 升限 10,000 m 武裝 機槍 7.7mm二挺 炸彈 4枚25公斤炸彈或2具133升副油箱 發動機:中島Ha-1乙型九汽缸空冷式發動機(610匹馬力) 最大速度:460km/h 最大航程:800km 全高:3.25m 全寬:11.31m 全長:7.53m 自重:1110kg 爬升速度:5000m/5分22秒 最高升限:12250m 武裝:機首上方7.7mm機槍×2(各備彈500發)Ki-27-乙‘Nate’ 基本資料 乘員 1 製造商 日本中島飛機 美軍代號 Nate(奈特) 機身尺寸 長 7.53米 翼展 11.31米 高 3.25米 翼面積 18.6 m2 重量 空重 1,110 kg 最大起飛重量 1,790 kg 動力 發動機 中島九七式‘Ha-1乙’氣冷9缸星型活塞引擎 出力 610匹馬力 性能諸元 極速 460 km/hr(高度:5000 m) 航程 800 km 升限 10,000 m 武裝 機槍 7.7mm二挺 炸彈 4枚25公斤炸彈或2具133升副油箱 發動機:中島Ha-1乙型九汽缸空冷式發動機(610匹馬力) 最大速度:460km/h 最大航程:800km 全高:3.25m 全寬:11.31m 全長:7.53m 自重:1110kg 爬升速度:5000m/5分22秒 最高升限:12250m 武裝:機首上方7.7mm機槍×2(各備彈500發)

作戰紀錄
1938年開始配發前線部隊,1939年與蘇聯發生衝突之諾門罕戰役與蘇聯空軍的伊-15以及伊-16戰鬥機交戰中,在這兩次衝突中日本宣稱擊落了蘇聯1252架飛機(蘇聯資料中被擊落的飛機僅有200架),而日本陸軍承認損失是遭擊落與重損共157架(未歸還機與被擊落機64架,其中九七戰51架,53名駕駛戰死)。比起蘇聯,日本的飛行機耗損達到參戰機的6成。
諾門罕衝突中,九七式的良好迴轉性獲得證明並在初期與蘇軍對戰時獲得優勢,但是第二次戰爭時蘇軍的I-16所使用的ㄧ擊脫離戰術已經開始有效的克制迴轉攻擊的效果,並帶給老練飛行員大量的傷亡,但日本陸軍對於此點並未察覺,而是滿足在輕型戰鬥機的運動性優勢,對於後來的新型戰機開發上仍以迴轉運動性為優先考量下,對日後日軍的戰機開發帶來不利的結果。
除了日軍以外,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戰機更新後退役的九七戰有部份交給了滿洲國或是泰國,並在空戰時曾經擊落過1架P-38
主要型號
由於Ki-27的發展潛力有限,所以各種改進型號只是在細節上略有不同
Ki-27甲
基本型,共生產565架
Ki-27乙
改動主要集中在引擎罩,滑油散熱器和座艙罩的設計上,後者使
九七式戰鬥機九七式戰鬥機
得Ki-27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水滴型座艙罩的飛機。同時,該型號在機身下方增設了掛架,可以選擇掛載四枚25公斤炸彈或是兩個容量為133升的輔助燃料箱。約有四分之一的乙型飛機裝備了九六式丙型無線電收發報機,還有些飛機用尾輪替代了原先所使用的尾橇。
Ki-27改
主要技術數據
發動機:中島Ha-1乙型九汽缸空冷式發動機(610匹馬力)
最大速度:460km/h
最大航程:800km
全高:3.25m
全寬:11.31m
全長:7.53m
自重:1110kg
爬升速度:5000m/5分22秒
最高升限:12250m
武裝:機首上方7.7mm機槍×2(各備彈500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