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生成論

先後兼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外國哲學基地(哲學所)兼職教授與學術委員,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先後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歷史研究》、《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 當前主要從事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和《反異教大全》的翻譯和研究。

內容介紹

本書針對國內外哲學界將主體性與主體間性對置起來,將人的社會性與個體性、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實踐對置起來的做法,針對“主體死亡論”,在中西哲學和中西文化比較的基礎上,對人的主體性和主體間性作了“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考察,強調和闡釋了現實的和歷史的人是主體性與主體間性、社會性與個體性、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和闡釋了作為主體的人的結構性、歷時性和生成性,強調和闡釋了作為主體的人的“未來之維”的“自由個性”和“真實集體”(“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生存論意義。

作者介紹

段德智,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兼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湖北省宗教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外國哲學基地(哲學所)兼職教授與學術委員,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歐洲近代哲學史上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合著)、《宗教概論》、《死亡哲學》、《萊布尼茨》(合著)、《西方死亡哲學》、《宗教與社會》等,譯著有《論存在者與本質》、《英國哲學史》、《非理性的人》、《<中庸>洞見》、《哲學辭典》、《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等。先後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歷史研究》、《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曾先後獲得“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等獎勵。當前主要從事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和《反異教大全》的翻譯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