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那利國家公園(Denali National Park)

麥金利山原名丹那利峰,這是當地印第安人的稱呼。 靠近北極圈,是開闊的大平原,麥金利山就屹立在那片孤獨的大地上。 麥金利峰在1913年才被人類征服。

丹那利國家公園是美國僅次於黃石公園的第二大公園,面積約6800 平方千米。這裡地處邊陲,人煙稀少,氣候寒冷,自然風光獨特。公園以北400千米,就是北極圈。每當中午,公園景色最為壯麗。在國家公園裡,最著名的當然是北美第一峰——麥金利山,這裡同時也是無數登山愛好者的必游之地,其次不能不看便是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了。
麥金利山
麥金利山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中段附近,為北美洲最高峰,海拔6193 米。麥金利山原名丹那利峰,這是當地印第安人的稱呼。“丹那利”在印第安語中的含意是“太陽之家”。後來,此山以美國第25 屆總統威廉·麥金利的姓氏命名為麥金利山。
麥金利山構造上屬太平洋邊緣山帶,系形成於侏羅紀末的內華達造山運動。麥金利山為一巨大的背斜褶皺花崗岩斷塊山,山勢陡立,有南北兩峰。南峰即海拔6193 米的北美洲最高峰,北峰高5934 米。山上終年積雪,雪線高度為1830 米。南坡降水量較多,發育有規模很大的現代冰川,有卡希爾特納和魯斯等主要冰川。麥金利山區由於受到溫暖的太平洋暖流影響,氣候比較溫和,到夏季時便是青綠一片。海拔762 米以下,發育了大片森林,以杉-樺樹林為主。綠色的森林、雪白的山峰、廣闊的冰川在陽光下相互輝映,風光優美,令人耳目一新。北坡因降水量少,雪線高達1830 米。1917 年麥金利山被闢為國家公園。1980 年公園擴建,把周圍更多的土地劃入保護區,於是改為丹那利國家公園。
極其自然的生態平衡
在地球上極少能有如此原始卻又能為人接受的自然荒野。而在阿拉斯加州的丹那利國家公園的中心地帶,人與動物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關係。事實上,這是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野生環境區。在這兒有35種以上的動物,130種以上的鳥類和數百種的植物。這一切都順著自然發展,並沒有因為人類的出現而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
丹那利公園內有超過650 種開花的植物以及多種苔蘚、地衣、真菌、藻類植物。只有那些能夠挨過漫長寒冷冬季的植物才能在這個亞北極地區生存。公園裡許多地區是永久凍土區,這些地區只有表面很薄的土層能夠生長植物,所以這裡的植物都不高。最高大的植物——柏樹也就長到3~4米左右就再也長不上去了。
一條於1937 年完成的單線小路穿過崎嶇不平的凍原,攀爬過陡峭的岩石表面,直入公園144 千米。私人的交通工具在此嚴禁使用,大多數的訪客都搭乘巴士來欣賞風景和野生動物。戶外運動和露營者只能徒步入山,並不得攜帶任何武器。如此一來,人類所扮演的只是旁觀者的角色,而非參與者,因此野生動物才能自然地生存下去。在路上,可能只會見到一兩隻動物,但是可能讓人終生難忘。動物們或許就在與你相距咫尺的地方出現,也或許剛好瞧見一隻野狼在追逐一隻大糜鹿,也可能會看到兩隻灰色的小狼在一隻垂死掙扎的馴鹿後面緊張地看著它們的母親。通常每年6月底到7月初是馴鹿遷移的季節。成百上千的馴鹿結隊而行,朝一個方向行進,場面十分壯觀。冬天過後,它們又會循原路返回。
登山愛好者的聖地
第一次有關麥金利山的記載是在1794 年。英國航海家喬治·克安克瓦沿著阿拉斯加海岸線航行時,在北方的水平線上發現了這座“偉大的雪山”,這就是它的最初記錄。靠近北極圈,是開闊的大平原,麥金利山就屹立在那片孤獨的大地上。頂峰雖然只有6193 米,但周圍景象卻酷似北極,層層冰雪掩蓋住山體,無數冰河縱橫其中。在這裡,冬季最冷時低於-50℃,有時候,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160千米,登山如同是在北極探險。世界著名探險家、日本登山家植村直己就是在1984年冬季攀登此山時遇難身亡的,成為麥金利山攀登史上第44 位殉難者。他之後還有日本登山家山田升,很多知名的登山家攀登的腳步都是在這裡終結的。
麥金利峰在1913年才被人類征服。弗里德·里克庫克這位參加過羅伯特·皮里的北極探險,並在1903年環繞麥金利山周圍的人,於1906年進入麥金利山腹地,12 天返回後他宣布自己登頂麥金利峰,並在1908 年出版了有關他攀登麥金利峰的書。不久他的聲明就引起了人們懷疑。後來人們證實了他的登頂照片是在羅斯冰川上拍攝的,離真正的頂峰垂直距離超過千米。儘管這個業績很輝煌,可他到達的不是真正的主峰,真正主峰是麥金利南峰,麥金利的挑戰仍在繼續。
一直到1913 年,麥金利終於被人類征服,以特德森·斯圖克為隊長的四人登山隊在6月7日由隊員沃爾特·赫特登達頂峰。赫特是阿拉斯加人、愛爾蘭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赫特雖然沒有死在麥金利的暴風雪中,可卻在25歲和妻子外出旅行時,船翻後被淹死。
直到1951年,才由布拉德福·華斯伯恩開闢了另一條新路線。布拉德福是波士頓科學博物館館長,1942年從馬德魯冰川登上了麥金利峰峰頂;1947 年又一次和他的妻子芭芭拉( 第一位登頂麥金利峰的女性)登頂麥金利峰。這條新路線從卡希爾特納冰川開始延伸,現在已成為攀登麥金利峰的傳統路線。布拉德福所開創的新路線幾乎和首次攀登麥金利山一樣有意義,因為這條路線使許多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飛機也是從這裡第一次把登山者運到大本營的,這使登山者們免去了只有長距離行走才能到達大本營的艱辛。布拉德福路線引導著更多的業餘攀登者在登山嚮導的帶領下到達峰頂。他們一般都願在春季和初夏這個最佳的攀登季節進行嘗試,但有一定登山技術和經驗的人們已不願走這條傳統路線。他們認為走這條路線登達頂峰不需什麼攀登技術,像上樓梯那樣輕鬆容易。
從布拉德福開創這條傳統路線以來,登山運動員們又開創了許多攀登路線,像西壁路線、卡斯因路線,這些路線都比原來的路線難度大。人類從不滿足,一旦他們到達最高點,就想著用更困難的方式到達同樣高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