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匯流排

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連線外部設備的一個串口匯流排標準,在計算機上使用廣泛,但也可以用在機頂盒和遊戲機上,補充標準(On-The-Go)使其能夠用於在便攜設備之間直接交換數據。

目的

Intel公司開發的通用串列匯流排架構(USB)的目的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計算機與電話之間的連線:顯然用計算機來進行計算機通信將是下一代計算機基本的套用。機器和人們的數據互動流動需要一個廣泛而又便宜的連通網路。然而,由於目前產業間的相互獨立發展,尚未建立統一標準,而USB則可以廣泛的連線計算機和電話。

(二)易用性:眾所周知,PC機的改裝是極不靈活的。對用戶友好的圖形化接口和一些軟硬體機制的結合,加上新一代匯流排結構使得計算機的衝突大量減少,且易於改裝。但以終端用戶的眼光來看,PC機的輸入/輸出,如串列/並行連線埠、鍵盤、滑鼠、操縱桿接口等,均還沒有達到即插即用的特性,USB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問世的。

(三)連線埠擴充:外圍設備的添加總是被相當有限的連線埠數目限制著。缺少一個雙向、價廉、與外設連線的中低速的匯流排,限制了外圍設備(諸如電話/電傳/數據機的適配器、掃瞄器、鍵盤、PDA)的開發。現有的連線只可對極少設備進行最佳化,對於PC機的新的功能部件的添加需定義一個新的接口來滿足上述需要,USB就應運而生。它是快速、雙向、同步、動態連線且價格低廉的串列接口,可以滿足PC機發展的現在和未來的需要。

通用串列匯流排特點

USB最初是由英特爾與微軟公司倡導發起,其最大的特點是支持熱插拔(Hot plug)和即插即用 (Plug&Play)。當設備插入時,主機枚舉(enumerate)此設備並載入所需的驅動程式,因此使用遠比PCI和ISA匯流排方便。

USB速度比平行埠並聯匯流排(Parellel Bus,例如EPP、LPT)與串聯埠匯流排(Serial Port,例如RS-232)等傳統電腦用標準匯流排快上許多。原標準中USB 1.1 的最大傳輸頻寬為 12Mbps,USB 2.0 的最大傳輸頻寬為 480Mbps。

USB的設計為非對稱式的,它由一個主機(host)控制器和若干通過hub設備以樹形連線的設備組成。 一個控制器下最多可以有5級hub,包括Hub在內,最多可以連線127個設備,而一台計算機可以同時有多個控制器。 和SPI-SCSI等標準不同,USB hub不需要終結器。

USB可以連線的外設有滑鼠、鍵盤、gamepad、遊戲桿、掃瞄器、數位相機、印表機、硬碟和網路部件。對數位相機這樣的多媒體外設USB已經是預設接口;由於大大簡化了與計算機的連線,USB也逐步取代並口成為印表機的主流連線方式。2004年已經有超過1億台USB設備;到2005年顯示器和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外設是僅有的USB未能染指的外設類別,因為他們需要更高的傳輸速率。

通用串列匯流排版本

USB Implementers Forum (USBIF)負責USB標準制訂,其成員包括蘋果電腦、惠普、NEC、Microsoft和Intel。 USBIF於2001年底公布了2.0規範,之前還有0.9、1.0、和1.1,他們都是完全向後兼容的。On-The-Go Supplement to the USB 2.0 Specification的當前版本是1.0a。

現標準中將UBS統一為USB2.0,分為:

High-speed,傳輸速率25Mbps~400Mbps(最大480Mbps)

Full-speed ,傳輸速率500Kbps~10Mbps(最大12Mbps)

Low-speed,傳輸速率10Kbps~100Kbps(最大1.5Mbp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