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臨空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中關村臨空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北京臨空國際經濟技術開發中心管理委員會2005年6月成立,負責整個園區的開發建設和服務管理,管委會下設開發中心,負責具體的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2007年3月正式掛牌運行,2008年4月加入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園區是北京市順義區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預留地和新興地,是北京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的臨空經濟區的高科技核心板塊。園區已報批111.3公頃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1896畝土地征地手續,1307畝建設用地具備了上市招拍掛條件。園區規劃科學、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市政條件完善、政策環境優越、辦事程式簡便、服務優質高效,目前已經吸引了數碼視訊、航天科工、新大陸、雷士照明等高科技企業在此投資。預計園區10平方公里開發完成後,年產值可達1200億元,直接就業人口8萬人。

主導產業

中關村臨空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中關村臨空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發展信息產業及相關服務業,主要引進新興信息、高端裝備製造和頂尖航空航天技術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引進金融商務、科技服務、信息資源等生產性服務企業,致力於打造我國第一個臨空型、國際化、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土地規劃

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規劃分為管理區、研發區、產業促進區、產業發展區、生活配套區及中央景觀區等六大功能區。設計上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產業發展所需的環境要求為目標,強調規劃布局的合理性、靈活性,實現嚴整與自由、中心與散點辨證統一,注重規劃、景觀、建築的整體設計,著力體現基地建設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管理區

主要布置園區物業辦公、管理協調中心、後勤服務中心等功能。位於園區的核心地帶,方便對各分區的管理和後期服務。

研發區

包括產業研發區及成果孵化區。

主要功能為引進商業投融資機構,幫助企業溝通資金、產權和上市渠道;連結國內外科技產業人才等通信資源,開展各種交流、推廣活動。

布置在管理區的南北兩側,結合周邊綠地,形成開闊的綠化景觀效果,且拆遷量少,近期建設易啟動,容易形成很好的園區展示形象。

產業促進區

位於奧運大道兩側,安排產業促進所需的公共配套設施如商務、金融、中介、專利代理、檢驗、檢測、推廣、培訓、律師、廣告、策劃、物流、技術、顧問、娛樂、融資等,沿奧運大道兩側的景觀綠化帶布置,形成布局嚴謹形象鮮明的順義地區中心形象。

產業發展區

臨空通信產業基地通過迎接電子城、城內相關通信產業、國際通信產業的產業轉移,由生產、培訓等環節開始拓展,將以通信產業為主導,逐步拓展相關產業。同時,根據用地的實際情況及入駐企業意向,兼顧其它產業。本區域將成為基地產業的品牌支持區域及產值形成區域。

因其建設密度較大,若布置在綠化較好區域則對原生態破壞較為嚴重。因此,將其主要布置在基地南、北側現狀村莊建設用地,最大化進行建設,以減少對生態的破壞。

服務配套區

建設科技人員公寓、商業服務區、會所、休閒生活區。

由於高科技人員有連續工作的特點,不能在工作區內或附近解決部分員工居住的問題,不利於企業入駐和發展。

景觀區

通過中央景觀區連線產業區與其它各功能分區,並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舒適的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