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二師九團,始建於1954年7月,1984年1月1日改建為鐵道部第十二工程局第四工程處,1998年7月改制更名為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處,2000年8月18日進行公司制改制成立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企業概況

公司現駐地為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徐家灣紅旗東路3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天勝,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梁健。公司屬建設部批准的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同時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橋樑、隧道、公路路基、機場場道、土石方工程等5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公司經營範圍含蓋交通、市政、房屋建築、機場、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雄厚的實力和綜合施工能力。

公司下設機械化工程公司、混凝土工程公司、預應力工程公司、架橋公司、盾構公司、勞務中心、物業管理中心、介休基地及60餘個工程項目部,分布在全國21個省、市、區,50多個縣(市),企業總資產58億元。公司現有職工3025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7人,本科1185人,專科357人,一級項目經理6名,一級建造師37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26人;大型機械設備671餘台(套),價值總額7.7億元;公司年經營規模76億元以上,完成施工產值70億元以上。2009年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稱號,自中國鐵建開展“工程公司20強”評比以來,公司連續三年位居前四。

我公司始終秉承“建精品工程、樹企業形象”的理念,改工20多年來建造了眾多精品工程,創造了優良業績。先後參加了京九、秦沈、渝懷、朔黃、青藏、浙贛等多條幹支線的建設,參與了武廣、合武、溫福、甬台溫、京滬、滬杭等高速鐵路施工。攻克了深圳捷運、西安捷運重難點工程,成功進軍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此外,企業在高速公路、房屋建築、市政、機場、水利水電等領域均創造了良好的工程業績,公司目前承建拉日、蘭新二線、渝利(渝涪)、張唐、吉圖琿、柳南、大西、寧安、滬昆等鐵路項目,太陽、連霍、思劍、博深等高速公路項目,以及天津捷運、烏魯木齊道路改造等市政工程項目。

公司嚴格按ISO9000系列標準,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公司有50多項工程被評為國家、省部級優質工程,9個QC小組獲全國優秀QC小組稱號。其中,朔黃鐵路綜合工程、合武鐵路、武漢北編組站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京九鐵路贛南段、青藏鐵路可可西里至沱沱河工程、乍嘉蘇高速公路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滬杭高鐵跨滬杭高速公路轉體橋創造三項世界第一。

公司領導

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李天勝

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梁 健

副總經理:唐征武 霍元盛 李躍林 吳 坤 張福才 董化瑞

楊明偉 徐 峰

總工程師:李有為

總會計師:邵寶泉

工會主席:侯仰紅

總經理助理:牛慶元 王國傑 高志堅

調研員:劉金平 張繼富 樊振東

發展戰略

一、企業定位

通過未來五年的發展,實現從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現代企業過渡,把公司建設成為綜合實力在集團公司占領先地位、具有一至兩項核心專業施工能力、良好社會信譽和市場生存能力的優秀企業。

二、經濟運行體系

適應集團公司—綜合類子公司、專業型子公司—事業部、分公司的經濟運行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司——項目部、專業化公司二級經濟運行機制。

項目部作為公司的成本中心,僅限於成本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直接組織實施項目施工生產的全過程;專業化公司負責專項工程的生產,是公司項目管理的一部分。

三、經營管理模式

適應“集團公司重點經營、經營性事業部區域經營、各子公司依託工程項目滾動經營”的三級經營管理體系,積極配合集團公司和各大區域指揮部進行任務承攬,積極發育自身經營能力,依靠工程項目滾動經營,並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營策略。

四、施工管理模式

施工生產適應“監管層(集團公司)——協管層(工程指揮部)——子公司(組織層)——項目部(操作層)”的四級管理體制。

公司根據集團公司的有關規定,細化施工管理辦法和措施,制定操作規程和工藝標準。負責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方案的編制審核;組建項目機構,選聘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等關鍵崗位人員;整合內外資源,配置生產要素,形成與施工規模和專業特點相適應的施工能力;落實“雙預控”措施,實施過程控制,預防和化解各類風險,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工程項目部認真履行施工契約,全面實現安全、質量、進度、環保、效益等各項指標。項目管理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主要體現在項目部機構精化;管理人員一人多崗;項目施工逐步突出專業化;區域性發展逐步成為現實;整建制隊伍施工水平不斷提高;項目管理向固定承包格式化轉化,項目人員將相對固定。

五、產業結構

主業立足於土木工程,主攻鐵路、公路、市政,進一步擴展水利水電、機場碼頭、城市軌道工程等市場份額,加強高、大、難、新、尖及全國矚目的大型項目的承攬。積極穩妥地邁向國際建築市場,力爭“走出去”,逐步積累國際工程承包經驗,培養多方面的生產經營人才。逐步實現承包經營方式多樣化,配合集團公司探索、推行B0T、BT等經營承包模式。

六、市場布局

總體上服從集團公司的整體市場布局,鞏固本公司現有的經營區域,特別是已形成滾動發展趨勢的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以西安為中心擴大西部市場的占有率,重點向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有條件時向周邊國家和地區等海外市場拓展。

七、產品升級方向與水平

——土石方生產:形成四套大型土石方裝、運、平、壓、檢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能力,具備高原凍土和沙漠乾旱路基的施工能力。

——橋樑工程:橋樑施工要在集團內部保持前二名排序。保持並提升跨大江大河及深水基礎、80米以上高墩身、200米跨度橋樑的施工能力,墩身翻、爬模施工、混凝土連續懸灌施工、鋼桁梁拼裝和架設、大噸位(900噸)箱梁的預製、運輸和架設成為常規工藝和拳頭產品;創建客運專線鐵路和高速鐵路施工品牌。

——隧道和地下工程:隧道施工的總量和特長隧道要在集團內部保持前二名的排序。廣泛運用新奧法原理,圍岩量測、光面爆破、初期支護、二次襯砌等關鍵施工控制和工藝水平要有實質性的提高,具備瓦斯、溶洞、岩爆、富水、突水突泥、黃土、破碎圍岩等不良地質隧道的施工能力和冷凍土施工技術,培育8000米以上長大隧道的施工作業能力。

——市政工程:著力發展城市輕軌、機場場道、高架橋、公路路面等施工能力。

八、機械設備的更新與配置

加強現有設備的配套,特別是在橋樑、隧道、土石方及路面工程方面要加大投入。新增機械設備200台(套),投入固定資產2億元,實現綜合機械化水平83%以上。逐步配置高速鐵路制、運、架梁生產設備、砼施工的泵車、吊車、布料機及路基施工的壓實設備和隧道出碴運輸生產設備,有合適項目時,配置橋樑基礎施工設備。

九、科技開發模式與科技成果的研發

科技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和聯合創新相結合的道路。開發的重點是:32米雙線箱梁的制、運、架技術;耐久性砼的生產套用;整體道床的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技術;路基結構的沉降控制技術;地下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新奧法施工原理的創造性運用、不同地質相應的施工方案、隧道快速施工要點、施工機具革新等。

未來的辦公要基於網路進行業務管理、信息交流,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支持異地辦公,共建共享,實現資源的最大整合,達到政策、信息的最快體現。

十、理財模式

建立全面預算制度,實行全面預算管理,不斷提高財務分析及預測水平,實現財務會計由核算型到核算管理型的轉變,逐步推行財務、會計分設制度。

在保證項目平穩發展的基礎上,項目經營逐步引進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根據項目盈利水平,項目經理實行資產經營責任風險抵押承包機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好項目模擬股份制進行管理的試點工作,在公司以總承包人身份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後,項目經營實行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風險自擔、公司協調的管理模式。

全面實施低成本戰略,深化創新項目責任成本管理,努力將成本優勢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繼續推行以《資產監管辦法》為主要內容的資產監管機制,進一步搞好項目第一經濟責任人的離任審計和項目竣工審計,大力推行工程項目定期連續審計制度。

十一、薪酬管理模式

建立薪酬激勵機制。根據集團公司規定和企業需要,建立經營者和領導班子成員年薪制;推行項目經理績效風險薪酬制,項目部其他管理技術人員實行按崗聯效計酬制,操作人員實行定額(計件)工資制;完善公司機關管理技術人員的崗位效益工資制,公司和項目部實行責任上下聯鎖,薪酬聯動,項目部職工的平均工資決定項目經理和班子成員的工資收入水平、企業職工平均收入決定經營者和公司機關職工的工資收入水平。

健全薪酬約束機制。建立各個層次的業績考核機制,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和體系,考核結果與收入掛鈎。加強薪酬分配的巨觀調控,完善項目部工資掛鈎指標和發放管理辦法。完善單項獎勵實施辦法。

完善員工收入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員工的收入水平,每年員工平均工資增長不得低於6%,同時不得低於同行業平均工資的增長水平。關注內部退養、息工待崗職工,根據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增加其生活費,保障他們和家庭的基本生活。

十二、非企業職能的處置

附屬產業採取割離、重組、承包經營方式進行處理和管理,達到精幹主業和減員增效的目標。公安和醫院根據國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要求,前兩年內完成整體移交和減員工作。物業管理中心根據發展需要,逐步實行市場化運作,條件成熟時註冊為規範的物業管理公司。

十三、企業文化建設

堅持文化強企、文化育人,著眼內聚合力、外塑形象,“十二五”期間基本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建築市場激烈競爭需要,以促進發展為宗旨,以誠信經營為基石,以人本管理為核心,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的企業文化體系。實現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一體化、企業穩健發展與員工利益相協調、企業文化優勢與市場競爭優勢相促進,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和保證。

企業文化建設以構築企業精神文化為根本,精心培育“誠信、創新永恆,精品、人品同在”的企業價值觀,廣泛弘揚“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中外”的企業精神,大力強化企業執行文化、爭先文化、聲譽文化等“十大文化管理體系”的氛圍營造與習慣養成;以完善企業制度文化為基礎,圍繞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發揮和運用激勵約束手段,建立完善符合國家法律、市場要求和企業實際的管理制度,做到規範員工行為與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機融合;以創新項目文化為重點,規範企業文化標識體系套用,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最佳化工作生活環境,維護提升企業信譽,打造市場過硬品牌。

十四、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和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鞏固和擴大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著力抓好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再創“總公司四好班子”的榮譽稱號,為推進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政治保證。持續開展創建“四好領導班子”、黨員“爭先創優”活動,全面爭創“文明單位”或“文明單位標兵”。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等民眾組織的“三貼近”優勢,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動企業全面發展。

組織機構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綜合實力

公司現有60餘個項目經理部,分布在全國21個省、市、區,50多個縣(市)。職工總數2600餘人,其中管理人員976人,一級建造師(一級項目經理)50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餘名。

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

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中外!釋義:中國鐵建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曾經創造了名垂史冊的輝煌業績,形成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這支隊伍發揚鐵道兵特別能戰鬥的精神,與時俱進,勇攀高峰,再創新業,努力做大作強企業,拓展兩個市場,實現領先行業,世界一流,在國際競爭中永立不敗之地。 企業理念經營理念: “誠”:忠誠於黨和國家、真誠於業主用戶、坦誠於職工民眾; “信”:講政治信仰、有必勝信心、守企業信用; “精”:在管理上精耕細作、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在理財上精打細算; “實”:講實際、辦實事、求實效。企業“三標一體化方針”:  質量、環保、安全並重  方針、目標、措施預控  遵章守法、文明創新  保護生態環境 關愛員工健康 鑄造精品工程 企業價值觀 誠信、創新永恆,精品、人品同在。 釋義:中國鐵建的核心價值理念是誠信和創新,以誠信為根本動力推進企業發展,以創新為最大智慧贏得天下用戶;中國鐵建的最高價值取向是造就對人類和自然充滿關懷的建築藝術品和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精品人品二位一體,缺一不可,使建築產品人格化。 “實幹興企 實幹增值” 釋義:“實幹興企,實幹增值”。是集團公司高層領導在企業管理實踐中,高度總結提煉出來的,是十二局集團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引導集團廣大員工倡導實幹風尚、培育實幹品質、養成實幹作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