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系列教材:中醫哲學概論

中醫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系列教材:中醫哲學概論

一、道的涵義 二、氣的涵義 二、陰陽的涵義

基本信息

作 者: 楊金長,李艷,張會萍

中醫哲學概論中醫哲學概論

出 版 社: 人民軍醫出版社
ISBN: 9787509105467
出版時間: 2007-01-01
版 次: 1
頁 數: 18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醫學>中國醫學

內容簡介

《中醫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系列教材:中醫哲學概論》為中醫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系列教材分冊之一。全書共10章,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實用性為編寫原則,客觀地闡述了中醫學的哲學範疇、哲學基礎和思維方式,為中醫理論、臨床、科研提供理論指導。全書內容精練,是一門從哲學角度闡明中醫藥學的文化來源、學術內涵和思維特徵的課程,可供中醫院校教學使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哲學與中國哲學
一、文明之源
二、中國哲學的蘊意
第二節 中國古代哲學的特點
一、中西哲學的不同背景
二、西方中心論的偏誤
三、中國哲學的特點
第三節 中醫哲學及其與中醫學的關係
一、中醫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關係
二、中國文化背景下的醫學思維方式
三、學習中醫哲學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中醫理論形成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起源
一、遠古神話中的哲學思想
二、《周易》中的哲學思想
三、儒學中的哲學思想
四、道家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 諸子競出,百家爭鳴
一、墨家與名家的哲學思想
二、陰陽家與雜家的哲學思想
三、法家與兵家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兩漢時期主要的哲學流派
一、黃老之學
二、天人感應
三、古今經學之爭
四、天道自然
第三章 中醫哲學的核心——道論
第一節 道法自然
一、道的涵義
二、道與氣、理、德
第二節 天道
一、天論
二、天地生成
三、宇宙假說
四、天象歷律
第三節 人道
一、人性論
二、人倫
三、生命觀
第四節 “道”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生生之道
二、醫道相通
第四章 元氣論
第一節 氣的涵義與特性
一、“氣”的範疇之源流
二、氣的涵義
三、氣的特性
第二節 氣化與氣機
一、氣化
二、氣機
第三節 哲學之“氣”與中醫之“氣”
第五章 陰陽學說
第一節 陰陽的涵義與屬性
一、陰陽溯源
二、陰陽的涵義
三、陰陽的屬性
第二節 陰陽運化規律
一、陰陽的關係
二、三陰三陽
第三節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從哲學陰陽學說到中醫陰陽學說
二、中醫陰陽概念的特點與意義
三、疾病的解釋性模型
第六章 五行學說
第一節 五行的涵義
一、五行溯源
二、五行的涵義與特性
三、五行的分類
第二節 五行間的關係
一、五行生剋制化
二、五行生剋異常
第三節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一、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二、中醫五行學說對哲學五行學說的發展
三、五行學說機械運用的缺陷
第七章 太極圖式與象數觀
第一節 太極圖式的宇宙模型
一、《易傳》的宇宙生成圖式
二、“無極——太極——人極”圖式
三、理數合一的數本論
第二節 象數概說
一、象
二、數
三、象數思維
第三節象數思維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一、象數思維與藏象學說
二、診斷與治療中的象數思維
三、五運六氣與九宮八風
第八章 天人關係與整體觀
第一節 究天人之際
一、天人相分
二、天人相勝
三、天人合
第二節 天人之道
一、人與天地相參
二、人與天地合德
第三節 中醫學的整體觀
一、整體與有序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徵
二、人與環境的統一
三、生命體的統一
四、診斷治療的整體性
第九章 格物致知與心性合一
第一節 “知行兼舉”、“行可兼知”的認識論
一、以名舉實
二、“聞見、窮理、盡性”
三、“知行兼舉”、“行可兼知”
第二節 “盡心、知性、知天”的認識論
一、格物致知
二、靜觀玄覽
三、頓悟與直覺
第三節 “醫者意也”的心悟法
一、“醫者意也”
二、意解心知的四診辨證
三、神妙心悟的處方用藥
四、妙乎心手的運針調針
第十章 形神相即與常變中和
第一節 形神觀
一、“形神相即”
二、形神的涵義
三、中醫形神觀
第二節 常變、正邪觀
一、常變觀
二、正邪觀
第三節 中和思維
一、中和思維的特徵
二、中和與陰陽五行的動態平衡
三、中和失調的發病機制與治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