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施治

中醫辨證施治

本詞條闡述了中醫對B肝小三陽該怎樣施治以及對大小三陽的辯證。從理論上講,所有“小三陽”患者都該得到治療。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卻應區別對待,有的需及時治療,有的卻不需治療。B肝“小三陽”的存在無論是怎樣一種形式,對人體健康都是一種潛在威脅,及時徹底地清除它們不容置疑,多年以來,醫務工作者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陽”肝功長期穩定,並無明顯不適,卻急於轉陰治療,花了不少錢也沒有轉過來,反而越治越壞;有些“小三陽”患者肝功長期波動,得不到正確的治療,使病情逐漸發展,最終變為肝硬化。

目錄

· 什麼是B肝小三陽
· 小三陽的傳播途徑
· 小三陽的治療
· “小三陽”和“大三陽”的區別

什麼是B肝小三陽

所謂B肝“小三陽”是指在B肝的“兩對半”檢查的五項指標中,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檢測均是陽性。凡出現“小三陽”,均提示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體內病毒複製,為B型肝炎病毒複製狀態。小三陽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小三陽患者的情況並不比大三陽簡單;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B肝小三陽應檢查HBV-DNA及肝功能,如果HBVDNA(+)且肝功能異常,說明病毒複製,傳染性強,應該採取以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如果HBV-DNA(應採用PCR及斑點法同時檢測;最好經肝活檢證實)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長期正常,則說明病毒已複製不活躍,傳染性很低,所以已無需隔離與治療;因為目前尚無可在此類小三陽基礎上進一步治療B肝的公認的而有效的藥物;一味追求轉陰而服用大量治療性中西藥物只會增加肝臟負擔甚或招致不良後果。如果肝臟持續炎症活動,發生肝硬化的幾率就大;枸杞泡酒不能喝。 我國B肝“小三陽”患者非常多,約占B肝總人數的30%左右,過去認為:“大三陽”轉成“小三陽”表示病毒複製減弱,傳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這種認識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對於“小三陽”的患者一定要區別對待,該不該治療視具體情況而定。

小三陽的傳播途徑

B肝小三陽病毒DNA傳播B肝小三陽病毒DNA傳播
B肝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輸血和注射,也可通過接觸B肝患者體液如唾液.尿液.乳液.精液等傳播,不過,這樣的機率較小,主要是輸血和注射, 如治療疾病過程中通過輸血感染、注射感染、血液製品感染等。有的還認為,B肝最重要的傳播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生育過程中由母親傳播給嬰兒,即“母嬰傳播”;另一個是在一生任何一個時期可能受到感染,稱為“水平傳播”。傳播的高峰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傳播高峰是5至9歲;第二個高峰是20歲以後,這個時期主要是血液傳染,如治療疾病過程中通過輸血感染、注射感染、血液製品感染等,而接種B肝疫苗對防止這些感染,都是有效的。

小三陽的治療

從理論上講,所有“小三陽”患者都該得到治療。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卻應區別對待,有的需要及時治療,有的卻不需治療。B肝“小三陽”的存在無論是怎樣一種形式,對人體健康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及時徹底地清除它們不容置疑,多年以來,醫務工作者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陽”肝功長期穩定,並無明顯不適,卻急於轉陰治療,花了不少冤枉錢也沒有轉過來,有的反而越治越壞;有些“小三陽”患者肝功長期波動,卻得不到正確的治療,致使病情逐漸發展,最終演變為肝硬化。
小三陽強調階段性治療的重要性
治療B肝一般的說法,是治到了HBV-DNA轉陰,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就萬事大吉了,小三陽DNA陰性就不用再治了只需要定期複查就行了,很多病人也就不在乎了,可是在臨床上卻看到不少B肝小三陽患者幾年後偶然的複查卻發現又回到了大三陽狀態,少數病人出現了早期肝硬化,多數患者就開始抱怨,說B肝是治不好的治好了還會反跳,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奇怪,除了B肝患者自身的原因外,呂鵬醫生覺得主要是醫生沒有正確的宣傳B肝防治理念尤其是階段性治療方法的缺失,呂鵬醫生的理由如下:
1、目前,HBV--DNA定量方法有缺陷,當DNA定量少於一千以內就按陰性算,實際上是真的轉陰了么?因為目前的檢測方法只能到一千,哪怕實際的病毒量是300,還有潛在活動性,但是一千以內目前的檢測靈敏度已經達不到了只能按陰性算,所以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在病人DNA‘轉陰’後,都不約而同的要求病人再服用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鞏固藥,意圖徹底把剩餘的病毒抑制下去。
2、由於病毒複製模板是隱藏在肝細胞內的,目前所有的藥物均無法進入肝細胞內(有些虛假廣告瞄準了這一說法就宣稱已經研製出了藥物能進入肝細胞徹底的殺死B肝病毒複製模板來欺騙病人),要徹底的清除病毒只能靠機體的免疫力,而免疫力隨著季節的變換是動態的,這就給了殘留的病毒以可乘之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病人複製指標轉陰了,幾年後因為放鬆複查和階段性治療偶然複查發現病情加重病毒反跳的原因。
3、階段性治療對病人是有選擇的,對於已經是小三陽、DNA陰性、肝功B超正常或偶爾輕度異常,但日常總是出現肝區不適等症狀比較多的患者要選擇春季或秋季進行階段性治療,中醫理論認為, 春應肝木,春天正是萬物復甦、肝氣生髮最旺的季節。臨床上相應的常可見到原本靜止的肝病又從新活動,HBV-DNA和肝功能又開始波動。 秋屬肺金,金克肝木,秋季是肝氣最易受到抑制的季節。很多肝硬化患者都在秋季發病或加重。 臨床經驗表明季節對肝病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慢性肝病患者應根據自身的狀態選擇合適的季節來調整和階段性治療,這對自身的康復是必要的。
4、臨場上可供選擇的藥物要符合安全有效經濟、耐藥率低、病人依從性好,不會產生依賴或不能停藥的危險等這樣幾條原則,呂鵬醫生認為中藥是最佳選擇,並且可以一對一的進行個體化的處方,只要用藥對證,既可以有效抑制病毒複製,又可以提升病人免疫力,消除不適症狀,改善肝纖維化,恢復肝功,這些都是西藥所無法達到的。
5、呂鵬醫生所提出的階段性治療方案以每年為一療程,每年複查並且根據病情的不同在不同季節選擇三個月的服藥期,其他時間停服只是日常注意飲食作息即可,經過三年到五年的階段性治療,會有一部分患者表面抗原轉陰(每年的轉陰率10%左右),其他患者幾年的肝功B超DNA都會保持正常的情況下即視為臨床康復即可結束階段性治療,以後每隔兩三年複查一次即可。
小三陽和病情輕重沒有關係,只能代表是B肝感染者,呂鵬醫生認為診療重點首先要分清攜帶者和急、慢性肝炎以及是否初次感染。
1、慢性攜帶者:暫時不用治療只需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肝功、肝脾B超即可,因此時體內的免疫處於耐受階段,也就是說病毒和人體的免疫系統處於一種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平衡的狀態,肝功、b超正常的患者大部分肝臟損傷非常輕微,治療利益極為有限,對這類攜帶者是醫學觀察的對象,不適合抗病毒治療,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療效上都是不理想的,要根據不同階段和時機來採取不同的應對。攜帶者只需定期複查肝功、肝脾b超就可以了,如有輕度不適症狀,呂鵬醫生認為可用中藥階段性調理。病毒量的高低和病情輕重以及是否需要治療沒有關係,但治療前後病毒量的變化可以作為治療效果的參考。
B肝病毒無症狀攜帶者(ASC)主要是通過血液暴露途徑傳播導致的,自身感覺沒有肝炎症狀和體徵,各項肝功能化驗和肝脾B超正常,經半年以上觀察均無異常變化,由於B肝病毒不會通過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傳染給另人,因此ASC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不會對旁人造成傳播的危害,他們應有照常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的義務與權利.
攜帶者可能是終身的,也可能在某一時期在內外環境(如勞累、嗜酒、感冒、精神打擊等)的刺激下轉變為急慢性肝炎階段。
2、急、慢性性肝炎:在肝功、b超不正常有進展的情況下,不進行治療會有逐漸往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發展的可能,也有自愈的可能,人體對病毒的免疫反應(也就是已經打破了免疫耐受,從攜帶者階段進入到急、慢性肝炎階段)導致了肝功的反覆波動,免疫反應激烈的可表現為急性肝炎,有可能自愈,而多數人免疫反應時強時弱就表現為慢性肝炎肝功反覆波動、b超逐漸進展,免疫系統不能發揮完全的免疫清除功能,導致肝臟細胞反覆受損,有些人會逐漸往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發展,隨著不斷的清除病毒和肝細胞的不斷受損,表現為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在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階段出現了病毒轉陰,但在肝硬化甚至肝癌階段肝損傷已經不可逆轉,病情還會繼續。所以呂鵬醫生認為在肝功、b超出現不正常的早期強調早發現早治療的意義即在於此。
(1)、免疫反應和肝細胞保護之間的取捨是個難題,需要在治療中權衡。但免疫反應有個限度,人體不會做消滅自己的事情。
(2)、疤痕和修復之間是動態的,有些肝硬化的發生不可避免,但通過用藥可以延緩進程,這也是治療的意義。
(3)、在急、慢性肝炎階段呂鵬醫生不主張所謂的保肝降酶療法,因為肝細胞不需要特殊保護,人體可以自我修復,有時為了清除病毒需要犧牲部分肝細胞,這好比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的意思一樣,保肝降酶藥使用不當會干擾中西藥抗病毒效果。當然,用其他藥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保肝降酶藥是能派上用場的。
(4)、慢性B肝患者應該接受的事實應是B肝的終身性。目前沒有特效藥,賀普丁、賀維力、恩替等不是,中藥也不是,但可以控制進展,尤其中藥更具有安全性,慢性B肝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中藥、西藥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並應把生活調節作為重要的一環來配合治療,往往會有滿意效果。
3、初次感染者:初次感染的定義,三月前或半年一年前化驗兩對半是陰性,而近期化驗出現陽性的病例,應屬於初次感染,如肝功、b超正常可以按攜帶者觀察,感染B肝病毒的年齡和B肝的發病及慢性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月大的嬰兒感染B肝病毒後,80%以上都會轉為慢性攜帶,留下禍根。但是,成人的免疫系統較為完善,初次感染B肝病毒後,只有2%左右的人會慢性化,有一少部分人會以急性輕度肝炎的形式主動清除病毒,大部分會形成抗體陽性,不留下禍根,這就是為什麼呂鵬醫生所說的百分之六七十的成人化驗兩對半會出現感染恢復期的原因。

“小三陽”和“大三陽”的區別

大理

大、小三陽大、小三陽
臨床資料表明,”大三陽“病人體內B肝病毒複製十分活躍,具其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尿液、宮頸分泌液都可能具有傳染性。一般來說,如肝功能正常者不需特殊治療,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 防止傳染他人外, 一般情況下不影響工作,生活、學習及婚育。但應注意定期複查肝功能,刟發現肝功能異常時則需及時 治療並應加以適當隔離。
對一“小三陽”呂和, 則應區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肝功能長期的正常(每3個月複查肝功1次,持續
2至3年),稱為“穩定的小三陽”,這是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或急性B肝患者較好的結果, 可看成
是一個健康者, 不需要治療, 一般不會發展為慢性B肝國,也具有傳染性。 第二種情況是肝功能檢
查經常異常, 或時好時壞,稱之為“不穩定的小三陽”。 這主要是由於感染了前C區變異的B肝病
毒所致,當肝功能異常時,要 積極進行治療,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