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足球運動中的位置]

中衛[足球運動中的位置]
中衛[足球運動中的位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後衛(Center Back),足球運動術語,位置處於守門員的前方及左右後衛之間,活動範圍在於中後場,屬於全隊防守力量的核心,主要職責是阻止對方球員策動攻勢並同時封鎖在對方控球之下進入本方的禁區位置。

出現形式

常見陣型中後衛位置示意圖 常見陣型中後衛位置示意圖

最常用的四後衛陣型中多數球隊使用兩名球員作為中後衛(也有三中衛戰術)駐守在守門員前面。中後衛的兩個主要職責是要以“人盯人”戰術緊貼著對方的攻擊球員,並負責彌補防守線出現的漏洞。

歷史發展

中後衛(Center Back)有時又被稱作“centre half”。20世紀早期,在當時最流行的2-3-5陣形中,中間的三名球員被叫作中前衛(half backs)。隨著後來陣形的不斷改良,位置最中央的中前衛球員位置後移到後防線,演變成了中衛之一。

能力素質

技術特點

歐文與高大中衛爭頂 歐文與高大中衛爭頂

中後衛通常身材高大,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頭球能力和搶斷技術出眾。他們閱讀比賽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大多數時候,處在重壓下的中後衛很少選擇控球或是傳球,他們通常只是把球從危險區域解圍。不過一直以來,一位優秀中衛所能做的往往不僅限於此,他們中的不少人往往還有一些個人擅長的其他技術(例如長傳、定位球、插上頭球攻門等)。

基本能力

位置感

李瑋峰曾因位置感太差被詬病 李瑋峰曾因位置感太差被詬病

中後衛的位置感非常重要,當球隊陣地進攻時,中後衛可能要壓到中圈附近,而一旦防守時,甚至退到本方底線,還有些時候,當中後衛上前鏟球時,他的身後要有邊後衛來保護。在比賽中,中後衛不可能時刻都處在防線的最後面,所以,中後衛的位置感相當重要,無論中後衛當時處在什麼位置,一定要最有效地保護好門將和球門。

思維清晰

蒂亞戈·席爾瓦指揮 蒂亞戈·席爾瓦指揮

中後衛的思維必須清晰。中後衛所處的位置,是們人中視野最開闊的位置,左、前、右都能看得到,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球在哪一個區域運行時,中後衛都應該清楚同伴將要做什麼,並且怎樣去協助隊友做好。同時,中後衛還要及時將主教練的臨場意圖傳達給隊友,比如全隊在比分領先情況下,是以攻為主還是以守為主,必須使全隊統一思想,所以中後衛的思維首先必須要清晰。

後防協作

中衛搭檔 中衛搭檔

作為後防的大閘,單靠一個人是無法防守住對方幾名隊員的,只能靠相互之間的協作跑位封堵對方的行進路線,相互之間出色的補位能力就是協作的體現。這個因素的重要性對於整個後防線來說是高於個人的位置感的。還有與門將之間的默契程度也是協作能力的體現。當然,球場上慢慢悠悠的後場倒腳也是協作的一種。

參與進攻

帶刀侍衛——大衛·路易斯 帶刀侍衛——大衛·路易斯

防守是中後衛的本職工作。但是在本職工作之外,中後衛在必要時也要有一定的得分或者組織能力,尤其是在全攻全守的戰術體系下,顯得越來越重要。定位球頭球爭頂,前插,不論哪一項,只要具備其中一項,中後衛也可以是出色的得分手。

長傳也是參與進攻的表現之一,其重要性更多的體現在進攻端,尤其是防守反擊時候,精準的長傳會讓球隊的進攻變得簡單又高效。

戰術思路

雙中衛戰術

皮克&普約爾 一高一快的中衛搭檔 皮克&普約爾 一高一快的中衛搭檔

一名中衛需要有強壯的身體,以及對高空球的控制能力;而另一名盯人中衛,則需要有較快的起動速度,以牽制快速的前鋒。而在他們身後,對自由人的要求更高。除了要對防守體系瞭然於心,還得兼備速度、彈跳和預判,以其能及時補位。此外,部分教練更會要求自由人充當進攻發起者的角色,一如貝肯鮑爾和薩穆埃爾扮演的角色。在阿賈克斯青訓計畫里,這樣的要求流傳至今。前曼聯門將范德薩,在青訓營里便經常被要求客串自由人,以完善進攻發起者的意識。

三後衛戰術

尤文圖斯(白)與那不勒斯(藍)三後衛對比 尤文圖斯(白)與那不勒斯(藍)三後衛對比

三後衛打法對位置感要求嚴格,但在靈活性上卻有所欠缺。而且僅有三名後衛,兩翼的防守空間比四後衛要大。而且中場兩翼各只一名球員,遇到對方邊後衛套邊插上,就會面臨以少防多的局面。為扭轉這一局面,兩翼的球員必須有更深的回收幅度。以對方前鋒習慣性左傾為例,此時守方的右中場必須及時回收,壓縮與右中衛之間的距離,將陣型變成四後衛。同理,當對方中場一名球員往邊路移動時,兩名盯人中衛不可離崗,只能由自由人補位。此時,弱側的中場邊路球員就必須回收,填補遠門柱的空檔。

位置比較

全能化是足球運動員發展的一個趨勢,在傳統足球中,角色純粹的球員還能有一席之地,但是在現代足球中他們已經越來越難以生存,比如古典前腰以及清道夫的消失,也使得足球位置的定義日益模糊,但是中後衛與其他相近位置的區別依然明顯存在。

中後衛與後腰

經常客串中後衛的後腰 經常客串中後衛的後腰

後腰指防守型中場的隊員。後腰位於球隊陣形的攻防轉換的關鍵位置,因此在整個球隊戰術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傳統意義上的後腰隊員被認為是後衛線前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需要具備優秀的盯人和區域防守能力。現代足球全攻全守的理念則更加強調後腰具備紮實的傳接球基本功,良好的大局觀以及出色的中遠距離射門能力。

而中衛站位更靠後,更多的承擔防守的任務,阻止對方球員策動攻勢並同時封鎖在對方控球之下進入本方的禁區位置。緊急情況下中後衛很少選擇控球或是傳球,而是把球解圍出危險區域。

中後衛與清道夫

貝肯鮑爾 貝肯鮑爾

清道夫是典型的只負責防守而不參與進攻的,是在場上做那些所謂的髒活累活苦活的,清道夫不一定是中衛,也可以是中場球員的。最典型的清道夫就是巴雷西(後衛位置的清道夫)和貝肯鮑爾(中場位置的清道夫)。

而中後衛不但要負責防守,也可以適當的參與進攻。可以籠統的理解為清道夫是中後衛的“極端案例”,而在現代足壇傳統意義上的清道夫已經不復存在。

中後衛與邊後衛

邊後衛與中後衛俱佳的拉莫斯 邊後衛與中後衛俱佳的拉莫斯

邊後衛位於中後衛位置的兩側,職責主要在於邊路的防守,特別是防止對手邊路一對一的突破。同時邊後衛的進攻作用也十分重要,邊後衛通常會邊路實施壓上參與進攻,不同於中後衛中路防守的職責。

特點分類

由於球員自身特點的不同,中後衛也有細微的分類。但是分類上的差別是相對的,不能絕對的將哪一位中後衛分到歸於一種類型下。

高大制空型

這類球員大多擁有具有較大的身高優勢,頭球能力出眾,在防守對手高空球是往往有比較大的搶點破壞優勢,還時常在本方角球進攻中參與搶爭頂。但是缺點往往是因為高大的身材而導致轉身速度慢,容易被靈活機動型的前鋒重點照顧。 代表人物:皮克、胡梅爾斯、丹特

意識技術型

意識技術型中衛 意識技術型中衛

這類中後衛往往沒有特別出色的身體素質,但是意識和技術有效地彌補了身體上的不足。出色的補位意識往往能夠成為球隊的救命稻草,所以常常與一名高大的中衛搭檔後防線。 代表人物:內斯塔、孔帕尼、卡納瓦羅

速度緊逼型

速度補位型中衛 速度補位型中衛

這類球員具有出色的速度,善於迅速的到達需要他的地方。往往在前鋒隊員將其過掉之後,這類尅球員能迅速調整重心,繼續對供方球員形成持續有效的干擾。 代表人物:普約爾、拉莫斯、蒂亞戈·席爾瓦

勇猛上搶型

勇猛上搶型中衛 勇猛上搶型中衛

這類球員擁有強悍的身體素質和硬朗的球風。積極的拼搶往往能在第一時間解除危機,是一支球隊的精神領袖。但是積極的往往會導致失位,所以往往需要一名搭檔處理善後工作。 代表人物:佩佩、特里、盧西奧

代表人物

70後代表

70後中後衛 70後中後衛

圖拉姆(法國/1972)、斯塔姆(荷蘭/1972)、卡納瓦羅(義大利/1973)、內斯塔(義大利/1976)、薩穆埃爾(阿根廷/1978)、普約爾(西班牙/1978)、盧西奧(巴西/1978)、里奧·費迪南德(英格蘭/1978)、李瑋峰(中國/1978)。

80後代表

特里(英格蘭/1980)、維迪奇(塞爾維亞/1981)、佩佩(葡萄牙/1983)、蒂亞戈·席爾瓦(巴西/1984)、 基耶利尼(義大利/1984)、默特薩克(德國/1984)、阿格(丹麥/1984)、孔帕尼(比利時/1986)、皮克(西班牙/1987)、大衛·路易斯(巴西/1987)、胡梅爾斯(德國/1988)。

90後代表

基里亞科斯·帕帕多普洛斯(希臘/1992)、納斯塔西奇(塞爾維亞/1993)瓦拉內(法國/1993)、馬爾奎尼奧斯(巴西/1994)。

*註:球員排名不分先後,按照年齡順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