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紅絲線(變種)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目中文名:

管花目

科編號:

314

科中文名:

茄科

科拉丁名:

Solanaceae

屬中文名:

紅絲線屬

屬拉丁名:

Lycianthes

種中文名:

中華紅絲線(變種)

種拉丁名:

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Wall.) Bitter var. sinensis Bitter

其它屬名:


種下等級:


生境:

林下,溪邊潮濕地區

海撥低限:

635

海撥高限:

20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國內分布:

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廣東

所在卷冊:

67(1)

物種簡介

中華紅絲線(變種)
var. sinensis Bitter in Abh. Naturw. Ver. Bremen 25: 493. 1919. ——Lycianthes debilissima(Merr.)Chun, comb. nov. in sched.
葉較單花紅絲線稍大,莖、葉、花柄及萼外面具有較單花紅絲線明顯而分散的毛,葉背面幾近於光滑;葉柄較長,約1-3厘米;花白色。
產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生於林下,溪邊潮濕地區,海拔635-2000米。
單花紅絲線(原變種)
var. lysimachioides
多年生草本,莖纖細,延長,基部常匍匐,從節上生出不定根,莖上常被膜質,透明,具節,直立而開展的柔毛,密或分散。葉假雙生,大小不相等或近相等,卵形,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到葉柄而形成窄翅,大葉片長4.5-7厘米,寬2.5-3.5厘米,葉柄長約8-20-(30)毫米;小葉片長2-4.5厘米,寬1.2-2.8厘米,葉柄長約5-15-(20)毫米;兩種葉片均為膜質,上面綠色,被膜質、透明,具節,分散的單毛,下面淡綠,毛被與上面的相似,稀疏分散於葉脈上,邊緣具較密的緣毛。側脈每邊4-5條,在兩面均較明顯。花序無柄,僅1朵花著生於葉腋內,花梗長約0.8-1厘米,被白色透明分散的單毛,花萼杯狀鐘形,長約5毫米,直徑約7毫米,具明顯的10脈,萼齒10枚,鑽狀線形,稍不相等,長約3-5毫米,萼外面毛被與花梗的相似;花冠白色至淺黃色,星形,直徑約1.8厘米,冠檐長約1.1厘米,深5裂,裂片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3-4毫米,尖端稍反卷,並被疏稀而微小的緣毛;花冠筒長約1.5毫米,隱於萼內;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絲長約1毫米,無毛,花葯長橢圓形,長4毫米,寬1.2毫米,基部心形,頂孔向內,偏斜;子房近球形,直徑約1毫米,光滑,花柱纖細,長約9毫米,長於雄蕊,先端彎或近直立,柱頭增厚,頭狀。成熟漿果未見。
產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台灣諸省區。生長於林下或路旁,海拔1500-2200米。印度、尼泊爾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