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渾圓功

中華渾圓功

1、“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 2、“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 4、“真人者,與天為一”。

中華渾圓功(渾圓武道內功)的來歷、淵源
渾圓子(本文著作權為江西南昌渾圓武術院所有,請勿轉載,除非有渾圓武院的書面授權)
中華渾圓功(渾圓武道內功),筆者創編於1996年前夕,其來源於意拳氣功,意拳氣功來源於意拳,意拳來源於形意拳,形意拳來源於心意拳,心意拳等往上追溯源頭來源於中國的道家養生術,養生術來源於古代戰國時期偉大的縱橫家、修真養生學宗師、被譽為“東方智聖”的鬼谷仙祖的《修為經》。
從《修為經》23篇文章中的“本經陰符七篇”和“持樞”兩篇短文中,可以明確看到鬼谷仙祖關於修真養生學的功理與功法的系統完整性。修真即是修道證真,是踐德悟道與道合真的生命最完美圓滿的境界。養生不同於養身,即不是簡單的保養身體而致健康長壽,內涵要大得多,即是治身養性、性命雙修而達長生久視之道。
“持樞”短文說:“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乾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說明天道的春、夏、秋、冬的客觀規律,是人類修真養生的源頭、客觀標準。人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歸根還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生命運動與自然界的運動息息相關。客觀規律決定人的生命、生活規律。人類如何效法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呢?必須先認識這個客觀存在,然後再效法。因此鬼谷仙祖在《本經陰符七篇》中的首篇“盛神法五龍”一文中首先提出了“盛神法五龍,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人。養神之所,歸諸道”的論述。“五氣”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之氣。“神為之長”,神來源於先天渾圓之炁。經父精母血之結合著床母胎之後,元炁逐漸得到母體精氣的滋補養育而成為神。離開母體的嬰兒,逐漸長大,對外界有了認識和感知,這個認識感知是神的感應而嬗變為心。嬰兒繼續成長,便是德的培養過程。嬰兒成形降生後即成為了德(具備了形質),所以“德為之人”。養神之所歸於道,指的是以道明心,以德明理。鬼谷仙祖並在本篇中提出了對七個“一”的認識,是修真養生學的必知。
1、“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這個“一”,說明道生天地,道生宇宙。道為天地的綱紀。
2、“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說明神仙也來源於道。神仙修煉合於道而成真。
3、“心能得一,乃有其術”。這有三個意思:一個是心、肝、脾、肺、腎五臟要合一,功能健全、齊全;其二,心之官在思,心要認識“一”是天地的綱紀,人的五臟要以天道自然為原則;其三,“五臟”功能合一,同時人又能識天道。與天道合一就能出現方術、方法、智慧。
4、“真人者,與天為一”。真人者,是修道成真之人。因為與天合一,同一,化一,所以才成為真人。
5、“故人與生一”。說明人與一切生命同源於“一”,同根於道。人類應該關愛一切生命,不管動物與植物,只要是“五行”萬類都應該視之同等關愛。只有萬物和諧,人類才能生存發展,不應該唯已獨高獨尊。
6、“神其一長也”。心、肝、脾、肺、腎五臟化五氣,儘管有思想、情志等,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神為第一位。因為神來源於先天之炁,元炁化元靈。到了後天則成為精、氣、神。神對社會的延伸意識為心。“心主神志”一句說明心源於神。“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就是說明神的重要性。
7、“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產萬類”。真人同天道一體,生育護養萬物,是萬物人類的主持者。
鬼谷仙祖在“盛神法五龍”一文中率先提出了修真養生學的“心養、神養、德養、道養”的四養理論,直到今天仍然是修真養生學的核心原則,是指導性命雙修的路標與燈塔。
在如何實施“四養”時,鬼谷仙祖在“實意法螣蛇”一文中教誨“故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志,思之太虛,待神往來。”
關於修真養生學的理論,鬼谷仙祖還在“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鷙鳥”等文章中都有論述,並以仿生學作為人類修真養生學的借鑑。
在鬼谷仙祖作述修真養生學理論的同時,以“養志法靈龜”提出了“龜靜”的功法,謂之“龜靜”形法。給後來修煉者“性命”雙修奠定了可供效法的基礎。
中國最古老的修真養生學要追溯到春秋太上老子的《道德經》。八十一章五千言的文字,多篇闡述了修真養生的理論,並把理論和具體操作都述說得清清楚楚。如《道德經》(10章)“載營魄抱一”,“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是謂復命”(16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21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22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26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39章)。“蓋聞善攝生者”(50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54章)。
從太上老子的修煉理論來說,是理法合一、德道一貫的,神、德、道三者是修真養生的最高境界。鬼谷仙祖慮及後人難於全面掌握老子修真養生的理法如一,因此,在《修為經》中將修真養生的理論和功法分別作了論述,提出了:“盛神法五龍”的“四養”與“七個一”的理論;“養志法靈龜”的功法--“龜靜”法門。給後人留下了“性命”雙修的修真指導,一法多能、一步到位,簡潔直指,實修性強。也就是演變到今天的“中華渾圓功”的源頭。
我們的“中華渾圓功”歸根結底是淵源於鬼谷仙祖的《修為經》與道祖的《道德經》。只是在二千多年的過程中衍化繁多,這是後人應該明白的。
筆者還依據鬼谷仙祖的仿生學創編了“五形動法”,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2004年在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被評為一等獎,並作為“優秀全民健身項目”之一向全國推廣。
《五形動法》一書2008年5月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向國內外發行。
渾圓子
二00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江西南昌渾圓武術院首期內功特訓班王安平老師與全體學員合影江西南昌渾圓武術院首期內功特訓班王安平老師與全體學員合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