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海關

廈門海關始設於1685年,時稱“閩海關廈門口”,至今已有320多年的歷史。 廈門海關機構設立至今已有近320年歷史。 1984年7月,廈門海關由正處級機構調整為廳局級機構。

廈關概況

廈門關區地處海峽西岸中心區域和對台工作前沿,管轄範圍包括廈門、漳州、泉州和龍巖市4個行政區域。隨著海西建設的紮實推進和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關區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建關歷史悠久。廈門海關始設於1685年,時稱“閩海關廈門口”,至今已有320多年的歷史。
二是機構隊伍整齊。目前,共設機關職能部門19個,下轄7個隸屬海關、5個辦事處、4個緝私分局和3個事業單位,並代管海關總署廈門教育培訓基地,另有1個臨時機構(基建辦)和3個社會團體(海關學會、報關協會和統計學會)。現有關警員1968人,平均年齡38歲,黨員比例66.5%,大學本科以上比例75.2%;離退休人員187人。另有執勤武警官兵554人,執勤武警部隊師、團基本指揮所均駐在廈門。
三是業務門類齊全。關區現有各類監管場所76個,包括國家一類海港口岸4個、一類空港口岸2個、對台貿易監管點15個;保稅港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庫、出口監管倉庫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一應俱全;關區還有10個國家級開發區和3個台商投資區,外商投資企業有1.2萬多家。關區監管運輸方式涵蓋海運、空運、鐵路、公路,主要業務指標在全國海關排名12位左右,其中進出口總值占福建省口岸進出口總值8成左右。
四是對台特色鮮明。關區與台灣一水相隔,對台優勢明顯。關區是全國最大的台灣水果進口集散地,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為全國獨有,廈台海空直航“大三通”實現常態化,廈金直航、泉金直航“小三通”已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的“黃金通道”,廈金建立了郵包總直封關係,海峽論壇會址成功落戶廈門,對台各領域的交流交往進一步密切,海關對台監管業務迅猛發展。

歷史沿革

1684年(清康熙23年),清政府開放海禁,設立閩、粵海關。其中,閩海關為福建海關通稱,初僅設福州、廈門兩口,廈門口於1685年5月正式對外辦公,其行政和業務由清政府派海關監督進行管理。廈門海關機構設立至今已有近320年歷史。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22日,廈門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軍事代表正式接管廈門關,開始了廈門口岸人民海關的歷史新階段。
1984年7月,廈門海關由正處級機構調整為廳局級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