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動畫工程文化促進會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創立於1993年,是為了貫徹落實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經國家民政部正式登記註冊,由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全國性社會組織。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英文名稱The Committee Of Cartoon Protect for Promoting Chinese 5000-Year-OLD Culture,簡稱“動促會”,英文縮寫“CCPC”)創立於1993年,是為了貫徹落實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經國家民政部正式登記註冊(登記證號為4642),由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全國性社會組織。
促進會宗旨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華獨特、悠久、燦爛的文化底蘊為依託,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下,致力於中國原創國產動漫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繁榮,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促進會團結、組織社會各界熱衷於弘揚中華五千年文化事業,動漫遊事業的有關機構、有關企業、相關專家學者及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和動漫遊產業鏈的形成和跨越式發展,在開展“中國地名文化工程”、“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及其他一系列文化工程、動漫遊工程的過程中,為中國未成年人及廣大民眾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少年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歷史、愛祖國;學科學、愛和平。並向世界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打造和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
創會二十多年來,該會努力踐行其宗旨,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項目,組織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活動。目前,已策劃、拍攝完成了十三集系列卡通片(《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鑽木取火》、《炎黃戰蚩尤》、《后羿射日》、《儀狄造酒》、《嫘祖養蠶》、《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堯舜禪讓》、《牛郎織女》、《愚公移山》等),先後在北京、上海、遼寧、廣東、山東、浙江、四川等電視台部分播放,並已在中央電視台1、4、7頻道作為向十六大獻禮國產優秀卡通片播放。卡通片播出後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卡通片主人公“小太極”被認為是“富有文化精神的卡通,中華文化精神的獨有產物,具有民族性”。1997年被郵電部選做有獎賀年明信片的圖案,發行量達5000萬枚。2002年該片在杭州舉辦的電視節上獲得優秀卡通片獎。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促進會一如既往地以“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為己任,進一步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充分利用圖片、影視、網路、動漫、培訓、出版、展覽、諮詢、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形式,展開對中華文化的拯救、宣傳、推廣與傳承,為廣大人民民眾創造更多的精神產品,為推動中國動漫事業發展、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奮鬥。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機構
歷屆領導成員
第一屆(1993.8-2001.8)
顧 問:程思遠、盧嘉錫、肖克
主 席:高登榜
副主席:馮嶺安、王強華
秘書長:古今明
第二屆(2001.8-2007.4)
顧 問:程思遠、陳志昆、黃淑珍、陳開枝
主 席:古今明
副主席:鄭萬興(常務)、陳仲旋、王亞進、劉愛茹
秘書長:劉愛茹(兼)
第三屆(2007.5—至今)
顧 問:閆明復、周巍峙、賀敬之、趙尋
永遠名譽會長:古今明 會長助理:劉勇良
副主席:鄭萬興 孫立軍、帥民、王亞進
秘書長:江燕紅
辦公室主任:徐冰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大事記
2011年
1、召開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第四屆理事會暨會員代表大會。
2、配合北京電視台卡酷動畫做好工作,完成動畫巨製《中華五千年》的製作等工作。
3、繼續與杭州惠明責任有限公司展開合作項目,啟動動漫產業園的立項、開發,推動字文化動畫的製作。
2010年
1、 與北京電視台卡酷衛視合作的《中華五千年》系列卡通片正式啟動,並已製作了樣片;與河北精英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26集《笨笨牛歷險記》已於8月在中央電視台播放;與浙江杭州惠明責任有限公司合作字文化的動畫項目已啟動。
2、 與中央美院合作舉辦的動畫培訓招收兩個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得到了專業人員和家長的表揚。
3、 在推動佛山、徐州、蘇州動畫基地建設上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受到了相關部門的肯定。
4、 我會領導多次參加了有關動畫劇本、片子的評論、評審活動、積極推動和發展動漫產業。幾位動畫專業的副主席與組織、創作、製片、研討等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對發展動漫產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09年
1、 繼續推動《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卡通片的拍攝,組織《少年蘇東坡》的拍攝。
2、 舉辦以“梅開兩岸”為主題的畫展,對兩岸的文化交流產生積極影響。
3、 推動徐州動畫城建設,年內完成立項並啟動。
4、 搞好組織建設工作,在領導層增加在動畫界有影響的專業人士,爭取吸收一部分動畫界企業團體會員,擴大促進會在行業內的影響。
2008年
1、與北京電視台動畫頻道(北京電視台十頻道)簽訂協定,共同合作完成《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卡通片,並重新對項目進行了策劃,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2、通過與徐州市九里區政府溝通,擬在該區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和較高水平的動畫城,並組建領導班子,完成了選址工作,出資方初步確定,正在履行項目報批手續。
3、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與美國無國界教育主席燕曉哲簽署關於進行動漫專業人才的交流培訓。
2007年
4、2007年5月31日在北京宋慶齡故居召開了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暨會員代表大會。選舉5、鄭萬興為主席,孫立軍、帥民、王亞進為副主席,江燕紅為秘書長。會議還通過了修改後的章程。
6、促進會主席鄭萬興參加了由山東新華和齊魯電視台舉辦的“山東新華電腦學院杯”FLASH精英賽的評審和頒獎。
2005年
進行內部整改,整章建制,理順各種內部工作關係,建立了嚴格的請示和溝通制度,。
2004年
1、為配合在蘇州舉辦的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2004年6月29日至7月7日在蘇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組織舉辦了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國際書畫大賽展覽。大賽展經世界遺產大會蘇州指揮部批准,由蘇州市委、市政府和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主辦。大賽展在兩個多月時間裡收到國內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等作者參展作品2000多幅,其中年齡最小的六歲,最大的九十歲。經評審組委會精選出近300幅作品參加展出。展出的十天中,共有3萬多人次參觀,在蘇州書畫展中實為罕見。大賽展得到了全國各地方政府和港澳文化部門的積極支持,中國文聯老領導巍峙、賀敬之、趙尋為大賽題了詞並參加了頒獎典禮,著名畫家韓美林專門作畫祝賀。經專家評審會評選,金獎10名、銀獎20名、銅獎30名、優秀獎150名、組織獎7名、特邀嘉賓佳作獎3名,並於2004年10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頒獎典禮。
2003年
1、為配合國家戰勝非典,向北京的書畫家徵集書畫,舉辦了向抗非典的部隊指戰員捐贈書畫活動。7月,與文化部所屬的少兒文化基金會共同組織在瀋陽、長春舉辦了動漫展。10月,參與組織了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祝賀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書畫展。
2002年
《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動畫系列片在長沙舉辦的電視節上獲得優秀卡通片獎。
2001年
1、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主席鄭萬興出席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當選名譽理事,與入會的京外促進會理事交流了發展動漫事業。
2、國家對社團進行整頓,促進會原來的主管單位由宋慶齡基金會轉移到了中國文聯,並在國家民政部進行了重新登記,使促進會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2000年
3、2000年10月1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世紀大閱兵展》,出席開幕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程思遠;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欒恩傑;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上將;文化部副部長艾青春;建國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上將;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建國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副總指揮朱啟中將;北京市副市長劉海燕等領導。遲浩田上將、程思遠副委員長為開幕式剪彩。文化部副部長艾青春和國慶50周年首都閱兵副總指揮、北京軍區參謀長朱啟中將在開幕時致詞,表示祝賀。
此次由促進會協辦的展覽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與好評。黨、政、軍首長,地方領導和民眾興致勃勃的觀看。
1994~1999年
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通過多方的努力配合,有效規劃,中華五千年系列卡通片神話部分開始攝製並完成,獲得一致好評。
1993年
經民政部批准正式註冊為國家第一個動畫專業的一級社團,並完成社會團體法人的各項登記手續。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業務範圍:學術研究、專業交流、業務培訓、組織動畫文化工程協作、書刊編輯展覽展示、國際合作、諮詢服務。
1992年
為落實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成立了中華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為更好地開展工作,經協商由宋慶齡基金會、新聞出版總署、中宣部及教育部聯合成立小組共同管理。由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高登榜、馮嶺安分別擔任主席、副主席,古今明擔任秘書長,並聘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嘉錫、肖克同志為特別顧問。
1991年
李鵬總理為動畫文化事業題詞:“發展卡通片事業,增進國際兒童文化交流”。
1990年
宋慶齡基金會為了發展我國動畫文化事業,由康克清主席簽發,向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和李瑞環同志呈送《關於創作繪製我國系列卡通片的請示報告》,李瑞環同志批示:“這是一件有戰略意義的事情,建議支持,請李鵬同志批示。”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圈閱同意。李鵬總理還親自批准撥給基金會200萬元人民幣,作為活動費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