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免疫檢驗技術

基本信息

作 者: 鮮盡紅 編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047791
出版時間: 2006-06-01
版 次: 1
頁 數: 16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醫學>臨床醫學

內容簡介

《免疫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均較強。我們在編寫中既承繼上一版教材的經典與長處,又結合現代免疫學和免疫檢驗技術迅速發展的現實,基礎理論、基礎知識以“適用”、“夠用”為度,基本技能訓練則舉一反三,以點帶面。與第一版教材比較,《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免疫檢驗技術》的編寫我們作了如下調整: ⒈在教材的結構上,《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免疫檢驗技術》仍然分為“免疫基礎知識”與“免疫檢驗”兩大部分,但從設立的章節數量上,由原來的19章減少至15章。對免疫檢驗部分作了較大的調整,將原來分為6章內容介紹的抗原抗體檢測方法合為一章,並將實驗部分從理論章節中抽出,獨立成章,使文理更加清晰。 ⒉在內容上,根據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現狀,作了適當增刪。如免疫系統一章中增加了“樹突狀細胞”的介紹;抗原一章中增強了對HLA相關內容的介紹;免疫球蛋白一章中增加了“基因工程抗體”的介紹;在抗原抗體檢測的類型中增加了“金標免疫技術”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內容等等。 ⒊在實驗的安排上,根據目前臨床免疫實驗室開展工作情況,亦作了適當調整。如在沉澱反應中刪去了雙擴散試驗和對流免疫電泳,對梅毒的檢測,用RPR代替VDRL,並增加了免疫濁度法(測Ig);在補體的檢測中刪去了單擴散試驗(測C3);在免疫標記技術中增加了ELISA(間接法)測抗-HCV和斑點免疫層析試驗等等。 ⒋在教材中注意體現“以人為本”,根據目前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在內容上體現“寬而不深”,在文字表達上注意深入淺出;注重人(檢驗者)在從事檢驗工作和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免疫檢驗技術》在質量控制一章中增加了“檢驗技術人員的作用”,旨在達到上述目的。

圖書目錄

第一篇免疫基礎知識
第一章 緒論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免疫學的初始階段
(二)免疫學的形成階段
(三)免疫學的成熟階段
三、免疫檢驗的套用
四、學習任務
第二章 免疫系統
一、免疫器官
(一)中樞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細胞
(一)淋巴細胞
(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三)樹突狀細胞
(四)其他免疫細胞
三、免疫分子
第三章 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
二、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異物性
(二)一定的理化性狀
三、抗原的特異性
(一)抗原決定簇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應
四、抗原的分類
(一)根據抗原性能分類
(二)根據是否需要T細胞的輔助分類
(三)根據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係分類
(四)其他分類方法
五、醫學上重要的抗原物質
(一)病原生物體
(二)細菌的外毒素與類毒素
(三)異種動物血清
(四)異嗜性抗原
(五)同種異型抗原
(六)自身抗原
(七)腫瘤抗原
六、免疫佐劑
(一)概念與種類
(二)佐劑的作用機制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一、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區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劑
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一)同種型
(二)同種異型
(三)獨特型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一)結合特異性抗原
(二)激活補體
(三)結合細胞
(四)通過胎盤和黏膜
(五)結合葡萄球菌A蛋白
四、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
(一)IgG
(二)IgA
(三)IgM
(四)IgD
(五)IgE
五、免疫球蛋白的異常
(一)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三)低(無)免疫球蛋白血症
六、單克隆抗體
(一)製備
(二)特點
(三)套用
七、基因工程抗體
第五章 補體系統
第六章 免疫應答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第八章 變態反應
第九章 免疫學防治
第二篇免疫檢驗
第十章 免疫檢驗概論
第十一章 抗原抗體檢測的類型及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免疫細胞的分離及其功能的檢測
第十三章 臨床免疫及其檢驗
第十四章 免疫檢驗的質量控制
第十五章 檢驗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