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

內容介紹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始於1937年,是現代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研究機構。史語所創立八十周年來,秉承傅斯年先生建所時確立的學術風格和人文精神,人才輩出,學術鼎盛,一直為學術界所推崇。其連續八十年出版的《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反映了史語所在歷史、語言、考古、人類學、文字、文籍考訂等各個方面卓著的研究成果,對學術界影響重大。

作品目錄

集刊發刊辭/蔡元培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傅斯年
靈州寧夏榆林三城譯名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二/陳寅恪
吐蕃彝泰贊普名號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陳寅恪
彰所知論與蒙古源流——蒙古源流研究之三/陳寅恪
蒙古源流作者世系考——蒙古源流研究之四/陳寅恪
廣東北江猺山雜記/龐新民
遼道宗及宣懿皇后契丹國字哀冊初釋/王靜如
廣西猺山調查雜記/龐新民
記廣東北江猺山荒洞猺人之建醮/姜哲夫
拜王——廣東北江猺山猺人風俗之一/姜哲夫、張伋、龐新民
羅羅太上清淨消災經對譯/楊成志
契丹國字再釋/王靜如
打花鼓/李家瑞
關於麼□(上此下夕)之名稱分佈與遷移/陶雲逵
幾個雲南土族的現代地理分佈及其人口之估計/陶雲逵
跋高句麗大兄冉牟墓誌兼論高句麗都城之位置/勞榦
「回回」一詞之語源——附論新疆之名亟應釐正/岑仲勉
苗語釋親/芮逸夫
伯叔姨舅姑攷——兼論中國親屬稱謂制的演變/芮逸夫
畬民圖騰文化的研究/凌純聲
釋甥之稱謂/芮逸夫
碧羅雪山之栗粟族/陶雲逵
僚(獠)為仡佬(犵狫)試證/芮逸夫
九族制與爾雅釋親/芮逸夫
奭人考/芮逸夫
麼些族遷徙路線之尋訪——祭祖經典一段之研究/李霖燦、和才
雲南倮黑體質之研究/芮逸夫
僚人考/芮逸夫
中國酒之起源/凌純聲
Termin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iao Kinship System/Ruey Yih—Fu
Miao and Chinese Kin Logic/A.L.Kroeber
釋甥舅之國——兼論中國古代甥舅的稱謂/芮逸夫
記朝鮮實錄中之中韓民族/李光濤
川南的鴉雀苗及其家制/芮逸夫
匈奴社會組織的初步研究——氏族、婚姻和家族的分析/謝劍
「和卓」考釋——語源及語義的分析/陳慶隆
荊楚文化/饒宗頤
黑風峒變亂始末——南宋中葉湘粵贛間峒民的變亂/李榮村
吳越文化/饒宗頤
匈奴宗教信仰及其流變/謝劍
川南鴉雀苗的神話與傳說/管東貴
西南文化/饒宗頤
Intensive Agricul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Unilineality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Jiann Hsieh
從借字看突厥、回紇的漢化/陳慶隆
自願社團與文化持續——香港惠州客家社團的個案研究/謝劍
黔中、黔中郡和武陵郡的關係/桑秀雲
邛都、筰都、冉駹等夷人的族屬及遷徙情形/桑秀雲
群「舒」民族考辨——氐人研究之二/桑秀雲
宗與山越族屬的探討——氐人的研究之三/桑秀雲
溪州彭氏蠻部的興起及其轄地範圍——土家早期歷史的研究/李榮村
楚西少數民族中氐人成份的探討——氐人研究之四/桑秀雲
從「八珍」的演變看中國飲食文化的演變/莊申
霞海城隍祭典與臺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宋光宇
北宋西南邊區高州田氏之東遷/李榮村
匈奴的遊牧經濟:兼論遊牧經濟與遊牧社會政治組織的關係/王明珂
歐亞草原動物文飾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考察/杜正勝
鄂爾多斯及其鄰近地區專化遊牧業的起源/王明珂
什麽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王明珂
遼西地區專化遊牧業的起源——兼論華夏邊緣的形成/王明珂
文化接觸與物質文化的變遷:以蘭嶼雅美族為例/陳玉美
中國古代「禁方」考論/李建民
擬制血親與宗族/馮爾康
羌族婦女服飾:一個「民族化」過程的例子/王明珂
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資料考/杜正勝
中國麻風病概念演變的歷史/梁其姿
女人、不潔與村寨認同:岷江上游的毒藥貓故事/王明珂
中國古代的生食肉類饌餚——生/蕭璠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28——2000)目錄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總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